更何况她的长子贾赦没了,贾母经歷了一回白髮人送黑髮人。
而现在,她的长子长孙,她的璉儿也没了,又让她再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
如此巨大悲痛,也不知道贾母能不能撑得过来?
见贾母昏,李崇和探春,迎春连忙围了过来。
探春和迎春更是泪流满面,啜泣不止。
见贾母幽幽醒转,李崇这才放下心来,他俯下身子,拉看贾母枯瘦的手掌,温言说道。
“老太太,胡玉娘快要生了,元春也快了,你马上便要当曾祖母,要当曾外祖母了,
你可得挺住啊!”
贾母闻言,原本黯淡的双眼,这才渐渐有了几分神采。
是啊,玉娘要快生了,再过几个月,元春也要生了,这是贾家的大喜事,她可不能在这个时候倒下了。
至於璉儿,她的璉儿,贾母又不由得泪眼滂沱。
在宝玉受宫刑之前,她都想著给宝玉留个后。
在璉儿从军之前,她怎么就没想到,也给璉儿留个后呢?
毕竟战场之上,刀枪无眼,她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节,怎么就那么糊涂呢?
想至此处,贾母心中又是悲慟,又是愧恨,整个人又抽泣了起来。
贾母一共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
贾赦又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璉,次子贾琮。
可方才她看摺子之时,並没有看到贾琮的名字。
琮儿,她的琮儿可不能再出事了。
琮儿要是出了什么事,荣国府长房便死绝了,她怎么对得起已经死了的长子贾救,又怎么对得起老国公爷呢?
想至此处,贾母心中一慌,拉著李崇的手腕,急声问道。
“陛下,贾琮,贾琮他。。。。
,
贾母话刚出口,李崇便拍著她的手掌,安慰道。
“你放心,贾琮安然无恙,在未开战之前,贾琮便去给史报信去了,而且朕已经下旨,除了贾蔷之外,你们贾家其他子弟,养好伤之后便让他们回京,柳林镇一役,你们贾家为国靖难,死了太多的人,不能再。。。。。。”
说到这里,李崇嘆息一声,也有些说不下去了。
得知贾琮没事儿,贾母这才放下心来。
只要贾琮还在,荣国府长房便没死绝,便后继有人了。
正在此时,只听李崇沉声说道。
“此番柳林镇一役,你们贾家功劳极大,至於如何授勋,如何封爵,要等史那边理清具体战况,上了请功摺子之后,朕才能依照各人功劳予以封赏,
不过你放心,你们贾家於国有功,朕是不会亏待你们贾家的,在未封赏之前,朕先赐你几道恩典吧!
依照宫规,你每隔旬日才能进宫一次,朕现在赐你隨意出入宫禁之权,往后你可以隨时进宫来看望元春,看望黛玉,探春,和迎春她们。”
不等贾母谢恩,李崇继续说道“你年纪大了,腿脚不甚灵便,朕赐你一架步,往后你进宫来,可以乘坐步,无须再走路了。”
隨意出入宫禁,以及紫禁城骑马或是乘坐步,歷朝歷代都是皇帝礼遇功勋卓著的老臣,才会特地给的恩典。
一般臣子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近几十年以来,只有已经死了的胡玄机,曾经被先帝元和帝这般礼遇过,
即便是內阁首辅李守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多年,功劳也不算小,年纪也大了,但李崇都没有赐他这两道恩典。
对此,贾母自然心知肚明,她对李崇更是感恩戴德,便要挣扎著起身,向李崇叩头谢恩。
不料,李崇伸手按住了她,愣是不让她起身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