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御史言官们,悄悄將弹劾贾家的摺子给烧了,权当没有这回事。
而贾家的那些世仇们,则一个个垂头丧气,偃旗息鼓,不再有任何举动。
当朝贵妃啊!
惹不起,他们也不敢惹。
不著急,我们不著急,几辈子的世仇了,这一代人报不了仇,还有下一代呢!
圣人云,十世之仇,犹可报也!
还就不信了,你贾家还能一直煊赫下去,还能代代都出个贵妃不成?
与此同时,还有一件小事发生,却无人关注,或者说,知道的人很少。
那便是贾家的三姑娘贾探春,这一日进宫了。
在临別之前,贾母双眼含泪,拉著探春的小手,说了很多话,叮嘱了很多事情。
大约不过是咱贾家现在正处於风口浪尖,你到了宫里要处处谨慎,凡是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多和你元春姐姐,和你大嫂子,和你黛玉表姐商议,切勿自作主张。
故而贾探春自从已时末,踏入宫门那刻起,便谨慎小心,不肯多走一步路,也不肯多说一句话。
直到在乾清宫之外,见到了她大姐一一贾元春。
探春疾走几步,来至玉阶前,正要行礼下拜,不料却被贾元春一把托住。
“至亲姊妹,拜什么拜?”贾元春笑道。
贾探春也跟著笑道:“来时祖母吩咐过的,说礼不可废。”
见贾探春提到祖母,贾元春瞬间便红了眼圈。
这几日,贾珍腰斩弃市,寧国府被抄家除爵,她大伯贾赦斩立决的消息,早已经在宫里传得沸沸扬扬。
贾元春別的不担心,唯独忧心她祖母,老人家都八十二岁了,如此接二连三的噩耗,
她老人家可怎么撑得住啊!
“祖母怎么样,身子骨还好吗?”
贾探春笑道:“祖母並无大碍,只是精神头有些的,我估摸著她老人家早已经知道了这些事情,不然绝不可能只是哭了几次便过去了。”
贾元春点点头,这才放下心来。
如何处置贾赦贾珍,贾元春知道的很早,她当时没敢为他们求情。
笑话,皇帝处置我亲娘,处置我亲弟弟的时候,我都没敢求情,怎么可能为你们俩求情?
再说了,你们俩那叫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当时,皇帝说会將此事,提前透个信给贾母,让她知道的早一些,情绪有个缓缓释放的过程,不至於突然闻此噩耗,一时之间急火攻心,担心老人家扛不过去。
当时贾元春还有些不同意,现在看来,还是皇帝更懂得人心,也更了解她祖母,甚至比她这个嫡亲长孙女都要了解。
二人说了些话,贾元春便携了妹妹探春的手,进了乾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