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之后,李崇回到武英殿,张也一起跟了过来。
甫一进殿,张便说道:“陛下,兵部尚书的位置,万万让不得啊!此时绍兴平定倭患,正在关键时刻,东边也在防备入侵,
若是李不言一上任便瞎胡搞,又来化干戈为玉帛,与民休息那一套,那陛下四年来的心血,可就全都白费了啊!”
李崇坐在御座上,从小桂子手中接过一盏清茶,命小桂子给张搬一个绣墩来,再给他也上一杯茶。
可张此时心急如焚,他哪里还坐得住,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喝茶?
“陛下,此事关乎社稷安危,万万不可轻忽啊!”
李崇低头浅浅饮了一口茶,让张稍安勿躁,先坐下喝杯茶再说。
一盏茶喝毕,张的情绪也有所平復,李崇笑问道。
“爱卿乃朕心腹中的心腹,难道连你也猜不出,朕准了他们所请,其中另有深意吗?”
“陛下另有深意,微臣知道,但是,但是微臣猜不出来,微臣心里急啊!”
张敞站起身子,急声说道:“陛下,这四年来,您费了那么多心血,了那么多银子,眼看著绍兴倭患即將平定,这会儿,可千万不能功亏一簧啊!”
李崇笑了笑,道:“爱卿放心,绍兴倭患必平,朕的心血也不会白费,朕的银子更不会白,你不是担心李不言会给朕捣乱吗?那朕便找件事给他做,让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给朕捣乱。”
说罢,李崇问道:“爱卿熟读史书,可知唐玄宗李隆基,与郭元振之旧事乎?”
张闻言,面露迷惘之色,开始回想史书中关於郭元振的记载。
郭元振,李隆基之政变功臣。
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逼得其父李旦,差点跳下承天门自尽身亡。
而这个差点,便多亏了郭元振,
若不是郭元振拼死拦著,李旦若是真的跳楼自尽,那李隆基的政治生命,基本上也就完了。
毕竟,他不是二凤,他的基本盘,其实並不大。
可以说,郭元振不仅仅是先天政变的大功臣,更是李隆基的大恩人。
故此,李隆基登基称帝之后,便升任郭元振为兵部尚书。
但是后来李隆基发现,郭元振等功臣集团,开始结党营私,甚至有架空他这个皇帝的风险。
为了剷除郭元振,李隆基宣布齐集二十万大军,於驪山脚下阅兵讲武。
而组织阅兵一切事务,便是兵部的职责。
阅兵结束之后,李隆基便以军容不整为由,下令將兵部尚书郭元振处斩幸亏重臣张说,刘幽求等人苦苦哀求,李隆基这才將郭元振免死,改为流放新州。
將史书中的记载,回想了一遍之后,张这才恍然大悟。
“陛下,您是要?”
李崇点点头,道:“没错,朕要阅兵!朕了那么多银子,编练出来的新军,其战力到底如何,朕心里一直没有底,
不如趁此机会,让这支新军与五万京营兵马,与各地边军对决一番,看看朕的这些儿郎,到底是绣枕头呢,还是足以让朕安枕无忧的一支铁军?”
说罢,李崇吩咐道。
“爱卿,劳烦你跑一趟兵部,去给新任兵部尚书李不言传旨,让他行文北直隶各地,
徵召十万边军来京,
朕要在通州大营,举行朕登基以来,第一次阅兵讲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