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正月二十一,清华园。
挹海堂内,崇祯穿着常服,捧着温热的黄花梨木杯,目光落在御案堆积的文书上。窗外寒风依旧,殿内寂静。
徐应元侍立一旁,看着皇帝一份份批阅。
最先拿起的是大同来的六百里加急,厚厚一叠,捆着两份。
崇祯解开丝绦,先看第一份。是王在晋、张宗衡、田尔耕、刘文忠四人联名所奏,详述了包围代王府、入府搜捕朱纯臣的经过。
看到“当场活捉”四字,崇祯嘴角微动。
再看抓捕过程,奏报写得详尽。庞玉贵奉王命杀人灭口,却手软脚软,带着两个小太监持利刃,竟和手持烧火棍的朱纯臣主仆“搏斗”。一个尖声劝降,一个嘶吼着要揭发代王府罪行。
王在晋、田尔耕、代王朱鼐钧等一大群人,隔着一扇门听着里头闹剧。
“呵。”崇祯低笑一声,摇头,“一群废物……代王府连杀人灭口都办不利索。朱纯臣也是废物,堂堂京营总戎,拿不下一个阉货!什么世袭武勋……”
他顿了顿,眼神一冷,心道:“上上一世,朕居然指望这等货色保卫京师……真昏聩!”
接着,他翻到后面审讯摘要。锦衣卫拷问朱纯臣心腹管事朱安所得口供。
扫了几眼,崇祯脸上笑意消失,一片冰寒。
“好,好得很。”他声音低沉,“吃里扒外的东西,果然通虏!”
奏报写着,朱安招认:朱纯臣通过晋商王登库,与宣府镇副将王世钦、参将王通勾结,利用职司,多次向墙外输送铁器、火药等禁物。此次宣府哗变,亦是朱纯臣授意,王世钦、王通煽风点火所致,为助林丹汗趁乱破关,好让自己获取北上宣府镇抚军破虏的机会。。。。。。
崇祯沉默片刻,目露杀机。但他最终没爆发,提朱笔在口供旁批道:“着北镇抚司细勘,勿枉勿纵。涉案人等,严加看管。”
放下这份,拿起另一份大同急报,是李怀信与麻承恩在塞外前线联名所上。
奏报言简意赅:二人率三千家丁铁骑,冒雪出边墙,寻剿虎墩兔汗老营。找到哈纳土门万户斡耳朵坐冬营地,大破之。斩首千余级,俘获妇孺两千,牛羊马驼数万,并擒得林丹汗八大福晋之一,名苏泰者,自称乃叶赫部酋长金台石之女。
看到“金台石之女”,崇祯目光一凝。
“林丹汗的福晋……叶赫那拉家的女儿……让麻承恩逮着了?”他低语,“好!”
刚补饷银,立刻出塞建功,还捞到这条大鱼。看来“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不假!
旋即,他想起上上一世,李怀信、麻承恩……皆在己巳之变战死,是忠烈。
既是忠烈,当重用!
己巳……就是明年了!
崇祯眼神一暗,紧迫感攥住心脏。“不行,钱还不够,刀还不够快……还得再收割!”
他不再犹豫,提朱笔在军报上批红:“俘获之蒙古贵妇,即刻押送宣府镇城,交魏忠贤严加看管。余者缴获,全数犒赏将士。李、麻二将及有功将士,叙功另议。”
处理完大同事务,他顺手拿起下一份。是蓟镇总兵孙祖寿从两河口营地送到的急奏。
打开,是筑城预算案。孙祖寿计划在宽河、滦河交汇处,筑一座可屯五千精兵的砖石城堡,附工料、人力、军械、粮秣估算。
最后汇总数字,让崇祯眼皮一跳——二十五万两白银!
他看着那数字,手指在案上敲击。二十五万两……是抄没成国公府现银的近三成。
然而,他目光无丝毫犹豫,投向刚看完的大同奏报——那份报告了代王府财富初步清点的文书。
“钱……会有的。”他低声说了一句,仿佛对远方的孙祖寿喊话,“宽河木堡之败绝不能再有!”
他提笔,蘸朱砂,在孙祖寿奏疏上批下:“速拨内帑。”旁注:“准二十五万两。着内承运库、工部、兵部会同办理,开春即动工,不得延误,一年内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