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一份打印的匿名举报信,被悄无声息地放在了医院纪检部门主任的办公桌上。
信中以知情人士的口吻,列举了数条证据,言之凿凿地质疑许知意在罕见病新型治疗方案的研发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临床数据造假和违背医学伦理操作的行为,矛头直指她赖以成名的核心研究成果。
办公室内,纪检主任拿起那封信,眉头紧紧锁了起来。
窗外的阳光正好,却照不进这人心叵测的阴霾。
一场风暴,似乎正在酝酿。
纪检主任办公室的那封匿名信,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迅速激起千层浪。仅仅一夜之间,这股浪潮便席卷了整个榕城。
第二天清晨,各大新闻APP的推送头条赫然是天才医生许知意科研造假?或涉嫌伦理违规!
“榕城医学新星陨落?匿名举报信揭露惊人内幕!”
“独家爆料,许知意罕见病研究成果疑点重重!”
标题一个比一个耸人听闻,配上许知意在表彰大会上捧着奖杯的照片,形成了极具讽刺意味的对比。网络上,舆论瞬间炸开了锅。
有震惊的,有质疑的,有幸灾乐祸的,也有不明真相便跟风谩骂的。
曾经将许知意捧上神坛的媒体,此刻又毫不留情地将她推向了风口浪尖。
许知意是在去医院的路上,从同事略带异样的眼神和手机新闻弹窗中得知此事的。
她点开新闻,看着那些歪曲事实、恶意揣测的文字,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医院的空气也变得凝重起来。
院长办公室,气氛更是压抑。
“院长,这件事影响太恶劣了!现在外面说什么的都有!”几位院领导面色焦急。
院长脸色铁青,一言不发地看着手中的报纸,上面的大标题刺得他眼睛生疼。他自然是相信许知意的,但舆论的压力如同泰山压顶。
“我知道。”
院长沉声开口,“但我们不能仅凭一封匿名信就否定一个优秀医生的全部努力。我相信许医生的人品和专业能力。”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不过,为了平息舆论,给公众一个交代,医院必须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彻查,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许知意同志,暂时停止疑难罕见病研究中心的一切临床和科研工作。”
许知意接到通知时,正在实验室分析数据。
她平静地放下手中的记录本,指尖却微微泛白。
暂停工作,这对她而言,比任何指责都更让她难受。
调查组很快成立,由陈德明副院长担任组长,成员中不乏几位平日里对许知意颇有微词的老专家。
第一次质询会议,气氛肃杀。
“许医生,这封举报信,你有什么解释?”
陈德明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让人看不透情绪。
许知意挺直了背脊,声音清晰而冷静:“举报信中的内容,纯属捏造。我所有的临床试验数据、原始记录、伦理审批文件都完整保存,可以随时接受核查。”
她将厚厚一叠资料推到会议桌中央。
“这是我们所有参与试验患者的详细病历、治疗方案、随访记录,以及每一次的检查报告。每一项数据都有据可查,每一个治疗步骤都严格遵守医学规范和伦理要求。”
一位老专家拿起一份报告,语气带着明显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