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斗罗绝世:成了霍雨浩金手指! > 第328章 大决战开启战争掌控者发威(第2页)

第328章 大决战开启战争掌控者发威(第2页)

她终于明白陆昭那句话的全部含义:“我不是一个人在思考。”

他不是说他连接了别人,而是说??**思考本身,已经开始脱离个体容器,成为集体潜意识的一种自然现象**。

就像地震前的地磁扰动,台风形成前的海水升温,这场认知变革没有宣言,没有领袖,甚至没有明确目标。它只是存在,像霉菌侵蚀混凝土般,悄无声息瓦解着控制系统的根基。

而她颈侧的芯片,或许从来就不是控制器,而是**感应器**??用来捕捉这种变化的早期信号。它的使命不是引导她,而是让她成为第一个听见地球打哈欠的人。

太阳完全跃出海面时,她做出了决定。

她拆下终端里的存储核心,将其投入海中。接着取出随身携带的所有电子设备,一一销毁。最后,她用小刀轻轻撬开颈侧芯片的外壳,没有拔除,也没有激活,只是在金属表面刻下一个符号:一个圆圈,中间一点,像极了孩童笔下的太阳,也像宇宙大爆炸最初的奇点。

然后她说了一句只有风能听见的话:“我不会再告诉你该想什么了。”

七日后,她出现在西南边境的一座小镇。这里没有信号塔,没有智能路灯,甚至连电网都不稳定。当地人靠水车磨面,用陶罐储水,夜晚点油灯。她住进一家家庭旅馆,房东是个寡言的老裁缝,每天坐在门口缝补衣物,针脚细密如织网。

她在这里租了间阁楼,买来纸笔、墨水、木框和粗布。她开始做一件荒谬的事:把这些年读过的所有理论、记录、数据分析,一笔一划抄写在布上。不是为了保存,而是为了**让知识重新变得沉重**。

每写一页,她就念一遍,错几个字,漏几行,再补上。有时半夜醒来,发现自己梦中还在默诵《认知免疫导论》第三章,可醒来却发现记混了段落顺序。她不再纠正,而是任由错误留存,像树木留下年轮。

一个月后,她完成了第一卷。布面泛黄,字迹斑驳,边角磨损,看上去像出土文物。她把它卷起,绑上麻绳,送到镇上的小学。

校长是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看到这份“手抄典籍”时满脸困惑:“这是教材吗?能扫码吗?”

“不能。”她说,“但它可以讲故事。”

她留下布卷,转身离开。走出校门时,听见教室里传来朗读声,稚嫩而认真:“……怀疑是思想的氧气,没有它,真理也会窒息。”

她笑了。

三个月后,她听说那所学校成立了“错误研究小组”,专门收集学生写错的作文、算错的题、画变形的图,并讨论“这些错会不会其实是另一种对”。孩子们称之为“苏老师课”。

她没有回去看。

她继续前行,足迹遍布偏远村落。她在牧区教妇女用羊毛编织逻辑树图谱,在矿区带领工人用矿石排列哲学悖论,在孤儿院和孩子们一起编造不存在的历史。她不再使用术语,不再引用理论,只是不断提问:“你觉得呢?”“要是反过来呢?”“谁能证明这不是真的?”

有人称她为游方学者,有人叫她疯婆子,更多人只是笑着摇头:“又一个走丢的理想主义者。”

但她知道,火种不需要被人认出。只要有人在夜深人静时,对着月亮发呆超过三分钟;只要有个学生在标准答案旁悄悄写下“但我感觉不一样”;只要一位母亲抱着哭闹的孩子轻声说“没关系,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办”??那就够了。

一年后的春天,她再次来到高原湿地。那间土屋还在,玻璃罐更多了,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绘制的“未知生物猜想图”。那个曾带她参观的男孩如今已是少年,见到她惊喜万分。

“苏阿姨!我们发现了新东西!”他拉着她跑到湖边,指着水面一处漩涡,“你看,蝌蚪长大后确实记得叶子!我们做了标记实验,它们游回来找同一片叶脉产卵!”

她蹲下身,看着清澈水中穿梭的小黑点,忽然问:“你们怎么想到要做这个实验的?”

少年挠头:“因为那天你说‘先问自己’嘛。我就一直在想:如果我是蝌蚪,我会忘记吗?然后我就梦见它们排队回家……醒来就开始试。”

苏砚怔住。

梦境驱动科学?直觉引领验证?这正是陆昭在《启蒙的阴影》里描述的理想状态:“理性不应杀死想象,而应为其铺路。”

她摸了摸少年的头,没说话。

当晚,她在土屋留宿。睡前,她习惯性摸向颈侧,芯片早已停止任何反应,皮肤下只剩一道浅痕。她躺下,闭眼,任思绪漂流。

不知过了多久,她感到意识滑入一种奇特状态??既非清醒,也非睡眠,而是悬浮在两者之间的薄雾里。耳边响起细微嗡鸣,起初以为是耳鸣,细听却发现是无数低语叠加而成的和声。有些熟悉,有些陌生,有的来自过去,有的似乎还未发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