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弃武从文,国运怎么都变了 > 第1049章(第1页)

第1049章(第1页)

第1049章

“若按唐大人所言,是否日后边将皆可先斩后奏,甚至犯下滔天大罪,只要最后侥幸取胜,便可拿军功来搪塞、抵消罪责?”

“长此以往,朝廷法度何在?纲常伦理何存?”

他句句诛心,直接将问题拔高到了动摇国本的高度:“此风绝不可长!”

“否则,今日有人可擅调边军,明日就有人敢拥兵自重!”

“今日有县令可囚禁守将,明日就有人敢效仿谋逆!陛下,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啊!”

李崇义的话,如同重锤,敲打在一些本就对武将或地方官员权力过大心存忌惮的文官心上,不少人闻言都微微颔首,面露忧色。

是啊,若是人人都如王宏发,马子晋这般行事,这法度岂不是乱了?

赵真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李崇义的话,虽然尖锐,却并非全无道理。

法度威严,确实不容轻忽。他心中天平,开始微微倾斜。

他目光扫过噤若寒蝉的百官,沉声问道:

“太师与唐爱卿各执一词,诸位爱卿,对此事,又有何看法?”

皇帝垂询,百官不能再沉默。

但此事牵扯太大,一边是泼天军功和前线急需的稳定,一边是铁一般的律法和太师的威势,谁也不敢轻易表态。

殿内一时间陷入了诡异的寂静,只有粗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个沉稳而清朗的声音,自文官班列前方响起:

“陛下,老臣有本奏。”

众人望去,只见御史大夫何高轩,手持玉笏,缓步出列。

他神色平静,目光澄澈,并未因眼前的紧张局势而有丝毫慌乱。

赵真看到何高轩出面,精神微微一振。

何高轩是朝中清流领袖,素以持正敢言著称,他的意见,分量极重。

“何爱卿请讲。”赵真抬手示意。

何高轩先是对皇帝躬身一礼,随后直起身,目光平和地扫过李崇义和跪地的唐尽忠。

最后才朗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陛下,太师所言,句句依据《大乾律》,法理昭昭,老臣亦深以为然。”

“唐大人急于报捷,虽有失考量,然其心亦可悯。”

他先是肯定了双方,姿态公允,让人挑不出毛病。

随即,他话锋一转,开始了真正的论述:

“然而,陛下,治国理政,执法断案,除了依据律法条文,更需明辨事理之轻重,洞察时局之缓急!”

他的声音逐渐提高,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睿智:“北疆战事,关乎国运,绝非寻常案件可比。”

“当时之情形,可谓千钧一发,危如累卵!武镇南五万大军围攻蓟城,韩帅及数万军民命悬一线!”

“而定风坡方向,亦有数万敌军援兵猛攻,若让其突破,与武镇南汇合,则蓟城必破,北疆必乱!”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