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陛下,依老臣愚见。。。。。。”
他先看向李崇义一方,微微颔首:“太师老成持重,所虑深远,其所提议和之策,虽看似。。。。。。略显保守,然其核心,在于稳字。”
“确如太师所言,当前局势危如累卵,我军新败,士气不振,若再贸然兴兵,一旦有失,则后果不堪设想。”
“太师提议暂避锋芒,以空间换时间,以求稳妥,保全国力根基,此心确是老成谋国,为我大乾长远计之体现。”
“担忧吴状元年轻缺乏经验,恐难当大任,亦是情理之中,并非全无道理。”
他这番话,先是肯定了李崇义的出发点和对风险的担忧,让太师一派的人脸色稍霁。
然而,他话锋随即一转,又看向了唐尽忠、何高轩等人,同样微微颔首,语气诚恳:
“然,唐大人、何大人等人所言,亦有其理。”
“陛下新封武状元,赐予太祖神枪,恩宠正隆,天下瞩目。”
“吴状元虽年轻,然武艺超群,更有在边关历练之经历,并非纸上谈兵之辈。”
“值此国难之际,正当大胆启用青年才俊,委以重任,令其临危受命,或能出其不意,建奇功以挽狂澜。”
“若因惧其年轻而不用,岂非因噎废食,自缚手脚?且割地赔款,终究有损国格,恐寒了天下忠臣义士之心。”
他巧妙地将双方的观点都肯定了一遍,仿佛说得都很有道理。
最后,他再次施展和稀泥大法,将问题完美地抛回给皇帝:“故此,战与和,实乃两难之择。”
“主战者,锐意进取,然风险巨大,主和者,力求稳妥,然代价不小。”
“二者各有利弊,孰优孰劣,实难轻易论断。”
“究竟该如何抉择,还需陛下圣心独裁,权衡全局,做出最符合我大乾当前利益的决断。”
“老臣愚钝,实不敢妄断千秋之事,无论陛下作何决定,老臣相信,必是深思熟虑之结果。”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不得罪太师,也没驳斥改革派,最后又把皮球踢回给皇帝,完美诠释了“中庸之道”。
“赵大人所言极是!”
“臣等附议,请陛下圣裁!”
其他中立派官员见状,立刻有样学样,纷纷起身附和,口径统一得仿佛排练过一般。
然而,他们这番“不偏不倚”、“圣心独裁”的言论,听在正处于极度焦灼和犹豫中的皇帝赵真耳中,却无异于最彻底的敷衍和推诿!
他要的是打破僵局的建设性意见,是能够帮助他下定决心的支持,而不是这种四平八稳、毫无营养的废话!
“砰!”
赵真气得猛地又一拍龙案,胸膛剧烈起伏,脸色因为愤怒和失望而涨红!
他指着赵愈和一众中立派官员,声音因为极致的怒火而颤抖:
“好!好一个圣心独裁!好一个不敢妄断!朕要你们何用?”
“满口仁义道德,一到关键时刻,全是明哲保身的墙头草!滚!都给朕滚下去!”
皇帝的雷霆之怒,吓得赵愈等人脸色发白,连忙躬身退下,不敢再多言半句。
而经此一闹,赵真心中的犹豫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浓重了。
连一向公允的赵愈都只能和稀泥,说明此事之棘手,远超想象。
他看着下方再次陷入寂静、仿佛在等待他最终判决的群臣,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立感和压力感席卷而来。
战?
还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