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 第四百四十九章 釜底抽薪赵牧妙析德才(第1页)

第四百四十九章 釜底抽薪赵牧妙析德才(第1页)

李承乾接过赵牧推来的茶盏,指尖感受到白瓷传来的温润热度,依言啜饮了一口。清雅的茶香稍稍平复了他翻涌的心绪,但眼中的焦灼并未褪去,依旧紧紧盯着赵牧,等待着他的解惑之言。赵牧并未立刻回答,而是也端起自己面前的茶盏,细细品了一口,目光似乎落在棋盘上那未尽的残局,又仿佛透过了棋盘,看到了更深远的东西。烛火偶尔跳跃一下,在他平静无波的脸上投下细微的光影变化。“殿下。”片刻后,赵牧这才终于有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洞穿迷雾的力量。“世家此议其心确实可诛,但其策,却也并非无懈可击。”李承乾精神一振,身体不自觉地前倾道,有些急切道:“还请赵兄明示!”赵牧微微一笑,说道:“他们最大的依仗,无非就是德行二字。”“此乃煌煌正理,确实无人敢公然反驳,哪怕是殿下您。”“但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就不在于是不是该重德。“赵牧顿了顿,目光转向李承乾,眼神锐利了几分,“而是究竟何谓德?”“是由谁来界定这德?”“又以何种标准,来评判德行?”“若这界定之权,评判之尺,尽数落入世家及其附庸之手。”“那这德,便不再是天下之公德,而是门第之私器。”“他们推崇的古制,汉之察举,魏晋中正,为何最终沦为门阀游戏,根源便在于此。”一席话,如同醍醐灌顶,瞬间点醒了李承乾。他之前被困在“是否该重德”的框架里与世家争论,却从未跳出这个框架,去审视这框架本身由谁搭建,为谁服务。“赵兄的意思是……?”李承乾眼中燃起希望的光芒。“我们的对策,不应是反对重德。”赵牧嘴角泛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微笑道,“恰恰相反,我们要接过这面旗帜,把它举得更高,甚至要把它擦得更亮,亮到足以照出所有魑魅魍魉。”“接过旗帜?”李承乾有些困惑。赵牧颔首道:“不错,他们不是要察举取德吗?”“好,那我们便提出一套更完善,更公正,更能体现真实德行的考绩之法。”“并将其作为科举制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让这德,不再是某些人口中虚无缥缈的溢美之词,而是有据可查,有迹可循的实实在在的功绩。”他稍作停顿,让李承乾消化一下,继而清晰地说道。“此可称之为实证取德。”“实证取德?”李承乾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只觉得一股新的思路在脑海中豁然开朗。“正是。”赵牧详细阐释道。“所谓德行,尤其是为官之德,绝非空谈虚言。”“是否真有其德,当观其行,验其绩。”“可令天下士子,候选官员,皆以实绩相证。”“例如是否曾于灾年捐粮赈济,安抚流民?”“是否曾协助乡里兴修水利,铺路架桥?”“是否于教化有所贡献,或开设蒙学,或着书立说?”“是否于匠造有所革新,能利国利民?”“凡此种种,皆需有具体事例,人证物证,记录在册,供有司核查。”李承乾听得目光越来越亮,忍不住击节赞叹。“妙啊!”“如此一来,德便有了尺度,不再是他们上下嘴唇一碰就能定的了!”赵牧继续道。“单有实证还不够。”“还需改变评价的主体。”“不能仅由少数所谓的耆老乡绅闭门评议。”“可引入乡议与官考相结合。”“乡议?官考?”“嗯。”“乡议,并非指那几个世家代表,而是扩大范围,需涵盖其所在乡,里不同阶层的有声望者,甚至可匿名采集一定数量百姓的评价,综合考量其真实口碑风评。”“而官考,则是由其曾实习或任职的衙门出具考评,述其平日操守,办事能力,协作精神。”“三者结合实证为基础,乡议观其民望,官考察其吏才如此评出的德行等第,虽不敢说完美无缺,但远比世家操纵的所谓荐举要公平,可靠得多。”“而新科举制度,不本身就有核查士子过往,甚至上查三代吗?”“便把这一德行考察,也列入其中,不就行了?”赵牧的声音平稳而有力,一条清晰,可操作,且极具说服力的方案在他口中娓娓道来,彻底驱散了李承乾心中的迷雾和阴霾。“此法……此法大善!”李承乾激动得几乎要站起身来,脸上因兴奋而泛起红光。“既响应了重德之倡,又从根本上杜绝了彼辈操纵之可能!”“且与科举取才并行不悖,甚至完全可融入科举考评体系之中!”“赵兄此策,真乃釜底抽薪之绝妙好棋!”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他越想越觉得此策精妙无比,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被攻击的点,并且站住了更大的公道。赵牧看着他激动的样子,淡然一笑。“策略虽好,施行之细节仍需仔细推敲。”“如何确保实证不假?”“乡议范围如何界定方能兼顾公平与效率?”“官考如何避免人情请托?”“这些,都需要殿下回去后,与马周等人细细斟酌,拟定出详尽的章程条款。”“届时在朝堂之上,方能有的放矢,让人无懈可击。”“承乾明白!”李承乾重重抱拳,此刻他心中阴霾尽扫,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和斗志。“多谢赵兄点拨!”“承乾这便回去,即刻着手准备!”他匆匆将盏中残茶饮尽,再次向赵牧郑重一揖,转身大步离去。步伐与来时截然不同,充满了沉稳与决断的力量。望着太子匆匆离去的背影,赵牧重新将目光投向棋盘,指尖拈起一枚棋子,却并未落下。窗外的月色依旧清冷。云袖不知何时已悄然回来,安静地侍立一旁。“树欲静而风不止。”赵牧似是自语,又似是对云袖言道。“这长安城的棋局,总是要一局接着一局下下去。”云袖轻声应道,“但有公子执子,终能破局。”赵牧微微一笑,不置可否,目光再次变得幽深起来。:()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