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当过明星吗,你就写文娱?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得罪读书人的下场(第1页)

第二百五十七章 得罪读书人的下场(第1页)

音乐协会那群老东西里,叶盛禹是最时髦的一个,也是最喜欢上网的一个。

之前点评余惟的歌,他都是第一个参与,在音乐盛典现场,他也是穿着最风骚的老艺术家。

这次也不例外,叶盛禹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

雨水顺着非洲东岸的铁皮屋顶蜿蜒而下,像无数条细小的蛇在锈迹斑斑的金属上爬行。雷声滚过天际,闪电劈开乌云的一瞬,照亮了广播站里那台老式收音机??它的旋钮早已松动,外壳布满裂纹,却在此刻发出低沉嗡鸣,仿佛被某种无形电流唤醒。

女孩名叫阿米娜,十岁,赤脚站在泥地上,手指紧紧贴着喇叭边缘。她听不懂刚才那段话里的语言,但她听见了语气。那声音温柔得不像人类,像是风穿过枯草、雨滴落在湖面、母亲轻拍婴儿入睡时哼出的调子。她说不出为什么,可她的心跳慢了下来,原本因暴雨惊吓而蜷缩的身体,竟一点点舒展开来。

“你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没被浪费。”

这句话重复了三遍,最后一遍带着轻微颤音,像是一次告别。

然后,收音机熄灭。

阿米娜怔了很久,才小心翼翼地将那粒温润发亮的磁粉从口袋取出,放在掌心。它微微泛蓝,在昏暗中闪烁如星。她不知道这是什么,只知道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昨天风暴过后,她在红土路上奔跑时,看见一道银光坠入草丛。她捡起它,放进胸口最贴近心跳的地方。

现在,她决定把它交给村长。

村子很小,只有十七户人家,没有电,没有网络,唯一的通讯工具就是这台靠太阳能勉强维持运转的老广播。村长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年轻时曾在内罗毕读过两年无线电工程,是这片草原上唯一能修好机器的人。他接过磁粉,眯眼看了许久,忽然浑身一震。

“这不是普通金属。”他低声说,“它有记忆。”

当晚,村长用尽办法拆解收音机,在内部线路板上发现了一个微型接口??本不该存在于此的设计,像是后来被人强行植入的模块。他把磁粉轻轻嵌入其中,合上盖子,按下电源。

这一次,播放的不再是语音。

而是一段旋律:简单、清冷、带着高原气息的童谣。

>“风吹过山谷,带回失落的话……”

歌声响起的瞬间,全村停电的灯泡齐齐闪了一下。

远处牛棚里的羊群停止咀嚼,抬头望向天空。

一只流浪狗伏在地上,耳朵紧贴头骨,尾巴轻轻摆动,像是在回应某种节拍。

更不可思议的是,邻居家正在哭闹的婴儿突然安静下来,睁大眼睛,嘴角竟浮现出一丝微笑。

村长颤抖着手录下了这段音频,连夜通过卫星电话传给了他在开普敦工作的儿子:“你帮我查一下,这首曲子是不是来自某个实验项目……还有那个频率,110Hz,我总觉得在哪听过。”

三天后,回复来了。

附件是一份全球公开数据库的链接,标题为《声驿共鸣事件档案?第897号》。

内容显示:2043年冬季,中国青海湖畔某废弃气象站曾记录到完全相同的旋律,载波频率110Hz,持续时间6分59秒,结尾标注为:“最后一次有效传输”。

下面附有一张照片:一座石台,上面放着一台老旧录音机,旁边卡片写着一句话??

**“请替我继续听下去。”**

村长看完,久久不语。第二天清晨,他在村口立了一块木牌,用斯瓦希里语和英文写下:

**欢迎来到倾听之地。

这里不说教,不评判,只听你说。**

消息像野火般蔓延。起初只是附近村民前来倾诉??有人说起死去的孩子,有人坦白偷过粮食,有个少年终于说出自己爱上了同村的另一个男孩。他们说完后,总习惯性地等十秒,仿佛期待某种回应。而每次等待结束,无论有没有声音响起,他们的肩膀都会莫名放松一分。

三个月后,一名荷兰人类学研究生偶然路过此地,录下了一段村民对话与广播播放的混合音频。带回欧洲分析后,震惊地发现:所有发言者的心跳节奏,在说话后的七分钟内,呈现出高度同步化趋势,且脑电图模拟数据显示前额叶皮层压力显著降低。

论文发表后引发热议。有人称其为“情感共振疗法”,也有人斥之为“新时代迷信”。但无论如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踏上前往这个非洲小村的旅程。他们带着创伤、秘密、无法言说的悔恨,只为对着那台破旧收音机说一句真话。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声驿站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北京胡同深处,一位退休教师走进声驿隔间,颤抖着说出五十年前他曾举报同事导致对方被迫下乡。“我一直以为我在维护正义,直到今天我才敢承认……我只是害怕被当成异类。”话音落下,十秒静默。门外值班员正准备递上纸巾,却见设备自动启动回放功能,传出一个极轻的声音: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