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诏书里说的很清楚:“故丞相贺倚旧故乘高势而为邪,兴美田以利子弟宾客,不顾元元,无益边谷,货赂上流,朕忍之久矣。终不自革,乃以边为援,使内郡自省作车,又令耕者自转,以困农烦扰畜者,重马伤枆,武备衰减;下吏妄赋,百姓流亡;又诈为诏书,以奸传朱安世。”
公孙贺的所作所为是“倚旧故乘高势”,高势是谁?自然是太子与卫氏外戚。正是倚靠他们,公孙贺才胡作非为、兼并土地、兴利弟子、不顾黎民死活,导致吏治败坏、百姓流离失所。
这个锅可太大了,公孙贺一个人怎么可能背得起。
所以,这是一个信号,一个皇帝对太子集团不满的信号。】
【唯一的疑问就是,汉武帝只是想打压卫氏外戚,防止他死后卫子夫成为太后跟新皇帝夺权,还是想直接换个太子呢?
这个争论延续至今,因为汉武帝之后的所作所为有些迷惑,因此两派一直处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刘据本是在低头缅怀自己的两个姐姐和表兄,听到这句话豁然抬头。
他也想知道!
哪怕父皇给他说句心里话呢!
然而想看这里,他又嘲笑起自己的幼稚。
父皇这一生虽然推崇儒学,重用董仲舒统一学术思想,将儒学钦定为官方学派,可刘据清楚的知道,那是因为董仲舒的公羊儒学派,适合当时的政局。
当时的朝廷,对于匈奴的政策一直是被动防守,用和亲和送钱的方式来换取和平。朝臣们觉得这样挺好的,何必再大动干戈,破坏好不容易得到休养生息的民间百姓呢?
但父皇乾纲独断,就是要打,要狠狠地打击匈奴。
为此,他翻出了公羊儒“大复仇”的观点,想要利用“君子之仇,九世犹然可报也”的理念,打着报高皇帝“白登之围”之仇的旗号,来筹备对匈奴的反击。
才把儒学抬到了这样的高度。
可刘据清楚的知道,父皇的心里,其实世更认同法家的治国观念的,只不过因暴秦的缘故,不能拿出来公开说而已。
可这些年随着父皇君威积重,已经不在乎了,把酷吏摆在了明面上。
法家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什么?
法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所以,父皇现在,是注定不会给他交底的了。
【我先说我的观点,仅代表up本人哈,有不同意见可以评论区交流。
我认为,汉武帝只是想打压一下太子集团,并不是真的想换太子。甚至他剪除太子集团的势力都不是怕卫子夫成为干预朝政的掌权太后,单纯只是玩弄帝王心术,搞派系制衡而已。
结果,玩脱了,然后逼不得已自己善后。
刘小猪,你活该啊!】
刘彻怔在那里,似乎不可置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他……
神仙是在说他活该?
果然是来骂他的!
他真的没打算换太子啊喂!当时身为一个皇帝,平衡朝堂势力不是应该做的事情么?他总不可能看着太子一派势力过大吧?
那样的话……
想到这里,刘彻觉得那股如影随形的恐惧又包裹了过来。
压得他身心俱疲,出不上来气。
【其实我很理解换太子一派的观点。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汉武帝把钩弋夫人和她儿子刘弗陵的地位抬得太高了,而且最后确实是刘弗陵继承大统。】
甘泉宫中,离刘彻不远处的一处宫室。
刚过二八年华的赵婕妤,已经有了一个三岁的儿子。
她此刻正抱着自己的儿子,看他睡的香甜。
听到这句话,周围的宫娥都在恭喜她。
“娘娘真是好福气!”
“是呀,天上的仙女都说了,以后是小殿下继承皇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