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盘点夺权篡位指南[历史直播] > 4050(第25页)

4050(第25页)

这样批判他们,简直有辱斯文!

【门阀一言不合就可能造反,杀得天下大乱,形成割据。相比起来,他们对于一个稳定的王朝来说,危害小得多。士大夫们所代表的文官,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与皇帝争夺权力——他们只是希望宝座上坐着一个听话的人形图章而已。

至于治国,交给他们就好。】

朱元璋不是崇祯,所以李善长二话不说,立马跪下,当场表演了一个声泪俱下:“陛下,老臣随陛下十余年,绝无此心!”

反应速度之快,把宋濂和刘基都给干沉默了,一边附和一边心想:要不人家李善长是开国六公爵呢,瞧瞧这应对。

朱元璋亲手把李善长扶了起来,安抚道:“先生的忠心,咱怎么会怀疑!”

先生,还是早年朱元璋对他的称呼,李善长略略放下心来,同时在心里盘算着,要不要赶紧和这帮文官做切割?

总感觉天幕会说出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因此虽然南宋灭亡的时候,江南那些士大夫一个个哭的跟死了亲娘一样,但大元来了,他们忽然觉得……真香!】

朱元璋心里冷哼一声,真正忠心的,早在崖山蹈海而亡了。

【朱元璋说过:“元以宽失天下。”

这个“宽”,可不是宽仁,而是宽纵。因此江南士大夫猛然发现,好日子还在后头啊!

元朝统一中国后,对原本的南宋地主所施行之政策,与原来对待北方金朝的政策是很不相同的。

金朝贵族在北方不仅霸占了许多官地,建立了大片庄田,并利用其权势,大量占夺民田,据为己有。这些被豪夺的民田,区域甚广,河北、山东乃至河南,无不囊括。

当蒙古贵族灭金后,对当时北方原金朝的贵族,也采取消灭的政策,没收了他们的全部土地,分赐给诸王贵戚。】

【可忽必烈在元军下江南之前,已深深感到蒙古贵族此前,在北方那种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是行不通的。为了统一汉地,必须实行“汉化”。

毕竟他和阿里不哥争大汗的时候,已经失去漠北老家蒙古贵族的支持了,所以汉人这一块,他的好好拿捏住。

因此,平定江南后,元廷对江南士大夫特别好,好的都无视了蒙古制定的那“四等人”潜规则。

首先,就是对江南地主的特权不加干涉,相反还予以保护。

元廷对江南地主采取“一本于宽”的政策,他们不检核隐匿的田土,不愿意开罪于他们,甚至在现在的苏州一带,还将一些官地拨赐给一些豪绅。所以到了明初的时候,老苏州豪绅之家觉得朱元璋是个不仁不义的反贼,嫌弃的很。

其次,就是赋税,收的比南宋轻。

最后一个就是,元廷是真的不管他们,随便的讲学与议论时政,创作环境想当轻松。

想想也正常,咱们之前说过,范孟把反诗都写在衙门墙上了,蒙古大爷看都没看懂。

可以说,元廷对他们百般拉拢,就是希望元廷能在江南进行“长治久安”的统治。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江南地区的豪绅之家不再排斥异族统治,开始和蒙古人通婚,继而渐渐改变了汉家的风俗和语音习惯。搞得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不得不三令五申的用铁血手段,要求大家“去胡风”,正汉家衣冠。】

李善长听到这里,稍微安心一点点。

天幕处处说的都是江南,江南那是张士诚余孽,跟他们淮西帮有什么关系?!

【大约是在元廷手底下过得很舒服,元朝灭亡的时候,他们再一次哭的像死了亲娘。

本来想再遇到一位恩主明君,结果朱元璋一顿操作下来,他们猛然发现,这位可不像以前那么好糊弄。

这一回可不止江南了,整个南方都有很多心向大元的官绅,对朱元璋严厉的政策非常不满。

但打又打不过,他们只能搞点暗戳戳的抵抗。

你朱元璋再厉害又怎么样?还不是需要我们士大夫来做官治理天下?我们,就不给明朝当官,略略略……】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出现了一只不知道什么品种的狗,正仰着头冲着他们吐舌头,差点憋不住笑。

想着最近发生的事情,心里也算出了一口恶气。

【湖南茶陵,有一个叫李祁的人,他是元惠帝时的进士榜眼,官职翰林学士。元末天下争霸的时候,他就隐居在江西永新的山中。明朝建立后,朝廷多次征召他入朝为官,李祁理都不理。

最忠心于元朝的还要数丁鹤年,他是元末的著名诗人、文学家,现在北京老字号“鹤年堂”的创始人。

他们家虽是汉人,但连续几代都出仕大元,忠心耿耿。元顺帝从北京逃跑后,这丁鹤年悲痛欲绝,晚年就修行佛法,躲在山中,以为父守墓的借口,誓死不接受明朝的官职。

一次次被人拒绝,我们八八也是有脾气的。

当时有个大儒叫夏伯启,朱元璋征召他们叔侄二人来朝廷任职。】

这件事就发生在前不久,殿上众人自然知道。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