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一听,立马便明白了曹公公为何说林厚德不太适合。因为过于耿直纯粹的人,最容易教出忠臣良将,而非有着帝王心术者。说到底为君与为臣,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可问题是,皇帝早就已经替自己物色好了真正的未来继承人,只不过这个决定除了皇后以外,便是亲近于曹公公,他都不曾透露分毫。所以,让林厚德来给这些皇子们当太傅,反倒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免得将来又是一水狼子野心的蠢货。不过甭管皇帝心中怎么想,面上却是未曾再表露什么。主子不再继续问话,曹公公自然也不再多嘴,仿佛当真完全不知道皇上只不过是让那些皇子们当个靶子,好转移走朝臣们对未来储君的注意力罢了。……太傅人选尚未确定,隔天,一直在府中调养身子的安国侯,却是难得主动的入宫面见圣上。世子林世荣在一旁陪同,父子俩禀明来意后便在殿外等候。没过多久,曹公公便出来亲自将他们两人引了进去。“先文今日怎么亲自入宫?这是身子大好了?”皇帝对安国侯父子态度很是不错,直接示意他们免礼后,还专门给安国侯赐了座。算着日子,安国侯这身体应该还没这么快彻底康复。不过禁军那么大一摊子,若是离得太久不能亲自管理,也的确容易产生危机感。哪怕当初他曾明确表示过,等安国侯身体彻底康复后,随时可以回去官复原职。但皇帝也能理解安国侯的担忧,毕竟觊觎那个位子的人着实不少,离开得越久,便越容易生变。“多谢皇上关心,微臣身子比之前好多了。不过……”安国侯也不耽误功夫,话锋一转,径直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还请皇上恕罪,微臣此次受伤着实损到了元气,便是好得差不多了,微臣也总是觉得力不从心,身体到底是大不如从前。”“微臣有负皇上信任,日后恐怕不能再替皇上管理禁军大大小小的事宜,是以今日特意来向皇上请辞,请皇上恩准。”说着,安国侯双手呈上自己的请辞折子。见状,曹公公连忙上前接过那份折子,转而呈到皇帝手中。“先文何必要急着请辞?你还年轻,大不了再多养一段时日,总能康复。朕早就说了莫要多心,便是休息再久,那职位朕都一直替你保留着。”皇帝还真没想到安国侯竟是主动来请辞退的,一时间意外不已。他嘴上这般说,但那份请辞折子却是被他快速阅完,确认当真是请辞无疑,而且态度很是坚定,瞧着应该不像是以退为进的把戏。“皇上待微臣的好,微臣铭记于心、感激涕零,若是可以的话,微臣也希望自己能够一辈子永远为皇上效力,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安国侯一副感动无比的模样表着忠心,但请辞的态度却愈发坚决,毫不动摇。“可惜微臣身子不争气,太医说了,便是休养再久,也不可能恢复到从前,不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已受不小的影响。”“若是旁的职务倒也罢了,但禁军却是半点乱子也出不得。事关重大,微臣绝不能那般自私自利,拿皇上以及整个京城的安危去冒险。否则,微臣就成了整个大宣的罪人!”不得不说,安国侯这番话说得实在漂亮,那种满心满意为皇上打算的忠诚,极大的取悦了皇帝。说实话,安国侯这种时候能够主动请辞,交出手中权力,还真让皇上觉得安心不已。毕竟安国侯府权势太过的话,长久以往总不是好事。就算曦姐儿日后要嫁去国公府,但再如何也还是安国侯府出身的姑娘。再加上侯府二房还有个林先武,手中也掌着京卫营的兵权,就算安国侯请辞了,也不会影响到侯府的地位。不论安国侯是真的觉得身子力不从心,还是出于其他的考虑,总之皇上对于安国侯如此识趣的举动满意无比。若是人人都有安国侯这样的觉悟,主动替他这个皇上排忧解难,他也就不必成天烦心这个烦心那个了。是以,又连着虚情假意的劝说了几回后,皇帝在安国侯一次比一次更为坚定的态度下,终是不好继续勉强,满心遗憾地成全了对方。而后,皇帝又对着林世荣夸了一通,直言虎父无犬子,并亲赐了一个六品禁军校尉,令其好好表现。安国侯父子俩自是再次谢恩,总之又是一番君臣其乐融融。出宫后,安国侯靠在马车上,长长舒了口气。“还好,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日后咱们侯府尽可能多的将资源倾斜到你二叔身上,争取早日将其托举到足以撑起整个侯府真正的门楣。”安国侯回想父亲还在时的侯府,那才叫武将之家,荣光无限。可惜到了他们这一辈,很难再出一个像父亲那样战功赫赫的顶梁柱,但不论如何,应有的实权还是得掌在他们的手中。否则,安国侯府便就只剩下一个空壳,那才是真正的没落。“父亲放心,儿子知道轻重,对您的安排也很是赞同,不会有任何意见。”林世荣知道父亲这话多少有敲打他的意味。毕竟不全力托举自己的亲儿子,而选择将所有资源都砸到弟弟身上,多少怕他会心生不满。可自己的事自己还不清楚吗?眼看着就要尚主,即使是侯爷世子,却也还有驸马的身份,便注定将来不可能走得太高,手中也握不了多大的实权。六品的禁军校尉,是皇上亲赐给他的仕途,已经算是个不错的职务,毕竟多少还有点实权在手。而将来,他肯定不可能一直呆在六品校尉上,再往上升迁是必然之事,但越高便越只会是没啥实权的虚职罢了。所以他们侯府的未来,如今还是得先靠二叔支撑起,日后才能有源源不断的人脉资源,继续培养优秀的后辈。:()回府的真千金她一身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