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1章
禁烟行动,在全国浩浩荡荡的展开。
不查不知道,调查之下简直就是触目惊心,很多封地的王爷,在自己的王府里醉生梦死。
朱兴明大怒,这简直就是国本动摇。
皇帝朱兴明在鹿县发出的禁烟旨意,通过八百里加急驿传系统,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旨意中那“与鸩毒同列”、“以谋逆论处”、“立斩”、“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等字眼,如同一道道霹雳,在全国各级官府和民间炸响。
起初,一些地方官员和既得利益者还心存侥幸,以为这不过是皇帝一时震怒下的产物,或许雷声大雨点小,试图观望甚至暗中阻挠。
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一次,天子的决心坚如磐石。
锦衣卫指挥使骆炳与暗卫统领孟樊超,这两位皇帝手中最锋利的刀,几乎同时全力运转起来。
骆炳坐镇广州,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直接调动南方各省的锦衣卫力量,甚至有权节制部分地方卫所兵马。
他雷厉风行,根据孟樊超暗卫提供的线索和各地上报的情况,派出无数缇骑,分赴各地。
这些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所到之处,首先控制当地官员,然后直接查封已知的种植园、加工工坊和销售窝点,动作迅捷如风,手段强硬无情。
任何试图说情、贿赂甚至武力对抗的行为,都遭到了无情的镇压。
一时间,南方数省,尤其是广东、福建、云南等“重灾区”,官场人心惶惶,与“忘忧草”有牵连的商人、士绅如惊弓之鸟。
而孟樊超的暗卫,则如同无形的蛛网,渗透得更深,行动更为隐秘。
他们不仅继续深挖“忘忧草”的走私网络和销售渠道,更将调查的重点,转向了旨意中特别提及的“官员、勋贵、富商”,尤其是那些位于权力顶端、盘根错节的宗室藩王。
不查不知道,调查的结果,连久经风浪、心志坚毅如孟樊超,都感到一阵阵的心寒与震怒。
一道道密报,如同雪片般,从全国各地飞向朱兴明暂驻的广州行宫。
“报!广州府查抄‘忘忧膏’三千余斤,‘忘忧香’五万余根,涉案商贾二十七家,牵连府、县官员九人。。。。。。”
“报!福建泉州,水师协同锦衣卫,于外海截获暹罗商船一艘,搜出未加工之大麻叶千斤,船上人员悉数锁拿!”
“报!应天府城内,查获三家高档会所,长期向官员士绅提供‘忘忧’制品,名单涉及六部官员、勋贵子弟十余人。。。。。。”
“报!浙江杭州,有丝商巨贾,在家中建造‘忘忧阁’,日夜与友朋吸食,荒废业务,家财散尽。。。。。。”
“报!顺天府。。。。。。”
这些消息已经足够触目惊心,但真正让朱兴明拍案而起、目眦欲裂的,是来自几位藩王封地的密报。
“陛下,暗卫急报!”孟樊超亲自呈上一份加密封函,脸色凝重异常,
“经查,楚王、蜀王、代王等数位藩王,皆、皆深染此毒!”
朱兴明一把夺过密报,快速浏览,越看,脸色越是铁青,握着纸张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
密报中详细描述了这些藩王在各自的王府中,是如何沉溺于“忘忧草”营造的虚幻仙境之中。
楚王在王府后院专设“逍遥宫”,终日与姬妾、弄臣吸食“忘忧香”,不理封地事务,王府长史代为理政,贪腐横行。
蜀王更是荒唐,竟在供奉祖先的祠堂旁设立“极乐轩”,一边吸食,一边观赏俳优表演亵渎神灵的戏码。
代王地处边塞,竟也沾染此物,导致军备松弛,边防巡查形同虚设。
他们利用宗室特权,暗中庇护甚至参与“忘忧草”的贸易,将王府变成了藏污纳垢、醉生梦死的毒窟!
“混账!一群混账东西!”
朱兴明猛地将密报摔在御案之上,胸膛剧烈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