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末世之我能召唤钢铁洪流 > 第453章 动员(第1页)

第453章 动员(第1页)

就在指挥中心为了获得新装备而兴奋的时候,与之相隔不远的和平安全区,同样沉浸在一片忙碌之中。一场关所有人生存的战役,正在七月的骄阳下,如火如荼的展开。这次不是与丧尸的搏杀,也不是与敌对势力的对抗,而是与时间、与天气、与自然灾害的生死竞赛。猎人小队登机出发的时候,几所高校的操场上早已是人声鼎沸。近十万名幸存者汇聚在一起,男女老少都有。每个人手中都紧紧攥着一顶草帽或遮阳帽,这是他们对抗酷暑的最基本装备。广播里反复播放着注意事项和安全条例,薛兴明带着一群农业专家和工作人员,穿梭在人群中,做着最后的动员和分组。“同志们,乡亲们!”薛兴明跳上一个临时搭建的台子,接过扩音器:“我们之前抢救了部分庄稼,但这些还远远不够。现在,麦子熟了,再不收,一场雨,一阵风,虫子再一啃,就全烂在地里了,那是我们熬过末世的口粮,是大家生存的希望。”“今天,我们不是去郊游,而是去打仗,打一场抢粮的硬仗,都给我发打精神来……”他的话语虽然朴实,却极具力量感,像重锤一样敲在了每个人的心上。经历过饥饿的幸存者们,对粮食二字极为敏感。操场上瞬间安静了下来,极个别有些漫不经心的幸存者,脸上的笑容也收敛了起来。车辆引擎的轰鸣声由远及近,部队的高机动运输车、搜罗来的大巴,甚至五花八门的民用轿车、皮卡,在战士们的指挥下,鱼贯驶入操场边缘。守备部队和武警战士早已全副武装,荷枪实弹地站在车辆旁,他们将全程充当护卫,确保不发生任何意外。“按编号上车,动作快。”工作人员挥舞着名单,大声呼喊着。人群开始涌动,寻找着自己的车辆。那些曾经是农民,或者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幸存者,脸色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沉重。因为这些人都知道,接下来几天意味着什么,腰酸背痛、手掌起泡、汗流浃背,甚至可能受伤。他们默默的整理着草帽,检查着裤腿是否扎紧,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验。而那些从小生活在城市,从未接触过泥土的城里人,则显得有些兴奋。他们低声交谈着,互相展示着刚领到的草帽,有人甚至带了小零食,就好像真的要去踏青。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对同伴说:“听说麦浪滚滚很壮观,就当体验生活了,总比在基地里搬砖强。”他的同伴,一个穿着不合身工装的女人,则有些担忧的看着车外的战士们:“希望别遇到那些……恐怖的东西。”“放心吧,别的地方不敢说,榆中县境内,很少能看到丧尸的。”眼镜男低声安慰着。由于车辆严重不足,幸存者们需要分成好几个批次出发。第一批登车的人,在引擎的咆哮声中,带着不同的心情,驶出了安全区厚重的大门,驶向那片曾经哺育城市,如今却荒凉无比的田野。车窗外,高墙上的了望塔和机枪阵地缓缓后退,越来越远。车队在乡间道路上行驶,窗外是被灾难洗礼过的荒凉景象。大大小小的村落,早已经荒无人烟,废弃车辆随处可见,偶尔还能看到大片的黑褐色血渍。车内气氛渐渐变的凝重起来,最初的兴奋被即将面对未知环境的紧张感所取代。终于,目的地到了。守备部队和武警的猛士装甲突击车轰鸣着四散开来,扬起阵阵尘土。战士们依托车辆,迅速在劳作区域外围拉出了一道严密的警戒圈,车载武器的枪口指向了四周的荒野。“嗡嗡嗡!”一阵密集的蜂鸣声响起,大批的轻型多旋翼无人机被放飞升空。在战士们的操控下灵巧的散开,在警戒圈内外盘旋巡逻,高清摄像头将整片区域的情况实时传输回战士们终端上。更高的空域中,几架体型庞大的bzk-008中型多用途无人机,就像沉默的鹰隼一般,在蓝天白云下翱翔着。它们装备了更强大的光电设备和雷达,监控着方圆数十公里内的动静。天空与地面的默契协作,构成了一张立体的的防护网,给了即将参与劳作的幸存者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确认安全,各单位组织人员下车,领取工具,准备下田。”现场指挥员的声音通过频道,传达到了每名战士的耳中。“下车,动作快,按小组集合。”战士们的吼声田边回荡着。车门打开,幸存者们鱼贯而下,双脚踩在了板结的土地上。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哪里是想象中的丰收画卷,分明是一片亟待拯救的濒死之地。那些城里人脸上的新奇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震惊之色。此刻,一片广袤无垠的麦田在他们眼前铺展开来。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本该是丰收的金色海洋,却呈现出一种病态的颓败感。大片大片的麦子倒伏在地,就像被牲畜践踏过一样。麦穗耷拉在地上,有的已经开始发黑霉变。即便是没有倒伏的麦子,也显得有些稀疏,麦穗干瘪,杂草丛生,病虫害的痕迹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的,除了麦香气和泥土味,隐隐约约还有一丝腐烂的气息。在战士们的引导下,幸存者们排着长队,走向了临时搭建的工具发放点。说起收割工具,可谓是匮乏到了极点。在整个安全区范围内搜罗之后,收集到的大型联合收割机,也不过寥寥数十台。它们被优先派往那些地块平整,作物倒伏较轻,预计产量较高的田地里作业。对于倒伏严重,减产几乎已成定局,或是形状不规整的地块,只能依靠人力来抢收了。可问题是,就连最普通的镰刀,也成了紧俏物资。即便搜索队已经将周围的村镇翻了个底朝天,收集到的镰刀,相对于近十万劳动力而言,远远不够。困境总能催生出路,刘同带领的工业组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恢复运转的小型加工厂中,恰好有一家原本生产农机具的小厂子。虽然设备老旧,人员流失殆尽,但基本的冲压、锻造、热处理设备还在。在管委会的紧急命令下,一批好不容易筹集到的特殊钢材被调拨过来。这家沉寂多时的小厂,在末世后第一次冒起了黑烟,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车间里弥漫着金属切削液和锻打加热的特殊气味。没有全自动生产线,大部分工序依赖半机械化半人工操作。砂轮切割下料的嘶鸣声、冲床压型的沉闷撞击声、手工锻打淬火的叮当声、打磨刃口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显得生机勃勃。参与生产的幸存者全都没有任何经验,他们对着好不容易找到的操作手册,以及厂房监控保留的视频,一边摸索,一边生产。因此,生产出的镰刀质量参差不齐。木柄打磨的不够光滑,握久了极易扎刺。刀片与刀柄的衔接处不够牢靠,需要使用者自己想办法加固。刀刃的硬度和锋利度也未能完全达标,诸如此类的问题非常的多。但在末世之中,有总比没有强。:()末世之我能召唤钢铁洪流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