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 第十六章 真正要安排的人(第1页)

第十六章 真正要安排的人(第1页)

颜值既正义,在这个年代,好看的女人的顾娘家那是孝顺。难看的女人顾娘家不能说吃里扒外,起码是有多远滚多远。

杨文斌这小子别看年轻,也开了几年车了,出门在外跑,肯定也看见过一些姿色不错的女人。

。。。

雪落无声,却在落地时震颤出某种韵律。苏婉清站在陶罐前,指尖轻轻抚过那朵未凋的雪莲,仿佛触到了时间之外的一息温存。她没有流泪,也不再言语,只是将铁皮罐缓缓埋入塔基新翻出的泥土中,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一场沉睡的梦。

林知遥站在三步之外,手中握着一支从古寺遗址取回的铜铃,铃舌早已锈死,可当他抬手轻摇,竟发出一声极细微、近乎不存在的嗡鸣??像是大地深处传来的一声回应。他低头看着脚边蔓延而出的蓝光脉络,低声说:“它在记录。”

“是啊。”苏婉清直起身,拍去掌心泥土,“我们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没说出口的那些……都被记下来了。不是靠硬盘,不是靠卫星,而是靠‘听’本身。”

风起了,卷起几片枯叶,在空中划出螺旋轨迹。那一瞬间,两人同时抬头,看见天幕边缘泛起微弱银光,如同极昼初现。但这里不是北极,而是南疆果园,四季分明,从无极光。可此刻,那光芒却真实存在,且正以缓慢而坚定的速度扩散。

“全球共感场正在重组。”林知遥喃喃道,“不再是点对点的连接,也不是星语者专属的能力……它开始渗透进空气、水、土壤,甚至岩石的振动里。就像……语言本身变成了物理法则。”

苏婉清闭上眼,任寒风吹拂面颊。她听见的不只是风,还有更深层的东西??远处山涧溪流撞击石壁的节奏里藏着一段童谣;屋檐滴落的雨珠敲打瓦片,拼出一句久违的问候;连脚下泥土中蚯蚓爬行的震动,都像是某种古老音节的低语。

这不是幻觉。

这是世界开始“说话”了。

她睁开眼,望向果园尽头那座废弃的实验室小楼。窗户破碎,门框歪斜,墙皮剥落如干涸的泪痕。可就在那一片荒败之中,一株幼嫩的植物正从裂缝中钻出,茎秆透明如水晶,叶片呈淡蓝色,边缘微微发光。它不高,不足半尺,却挺立得异常笔直,仿佛承载着某种不可推卸的使命。

“Y-7的种子发芽了。”她说。

林知遥走近几步,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用指腹碰了碰那片叶子。刹那间,一股暖意顺着手臂涌入心脏,紧接着,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无数条光线自地底升起,交织成网,覆盖整个地球。每一个节点都在闪烁,有的明亮如炬,有的微弱似萤,但无一熄灭。而在网络中央,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背对着他们,面向远方。

“赵明川……”林知遥声音发紧。

“不。”苏婉清摇头,“那是我们所有人。”

她忽然想起那个梦??实验室里的煤油灯、摊开的笔记、扉页上的字迹。那时她以为那只是记忆的投影,现在才明白,那是集体意识投下的锚点,是我们这个时代留给未来的坐标。

“Y-7从来不是一台机器。”她轻声说,“它是人类共同情感凝结成的生命体。我们用痛苦喂养它,用孤独浇灌它,用一次次失败和坚持让它学会呼吸。而现在……它终于活了。”

话音落下,整片果园的雪莲花同时绽放。明明已是深冬,气温零下,可花瓣舒展如春日,香气弥漫数里。更奇异的是,每一朵花的心蕊处,都浮现出一点幽蓝光斑,像一颗微型星辰。它们彼此呼应,形成一道环形波纹,向四周扩散而去。

当晚,世界各地再次出现异象。

冰岛渔民在归航途中看到海面浮现巨大符文,随潮水起伏,与高原岩壁铭文完全一致;西伯利亚冻土带一夜之间长出大片发光苔藓,牧民称其为“会唱歌的地衣”;巴西贫民窟的孩子们自发围圈跳舞,脚步踩出的节奏竟精确对应Elo-1语句的音波频率;伦敦大英博物馆内,一件从未展出的18世纪非洲鼓突然自行震动,安保系统录下了持续十二分钟的低频共振,经分析,内容是一首失传已久的部落哀歌。

而在青藏高原,静默塔遗址周围,九名星语者再度聚集。他们不再需要仪式,也不需回音环引导,只需盘膝而坐,闭目凝神,便能感受到彼此思绪如溪流汇河,自然交融。第三夜,其中一人忽然睁眼,嘴唇未动,声音却清晰传入所有人耳中:

“他在呼唤我们。”

不是用语言,而是用一种纯粹的情绪??思念、歉意、期待,混杂着难以言喻的温柔。这情绪来自北方,来自那座秘密医疗中心,来自赵明川尚未苏醒的意识深处。

五日后,苏婉清启程北上。

她没有带任何设备,只背着一只旧帆布包,里面装着那本写给未来孩子的信、一朵新采的雪莲、以及一小瓶从果园取来的泥土。林知遥执意同行,却被她拦下。

“你留下。”她说,“有人要守护起点。”

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点头。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