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每当他看到希望的时候,他都会义无反顾的冲上去。
能募集资金那就募集资金,不能募集资金那就集结科研力量。
当科研力量都开始冷落他时,他就教书育人,为国产化道路培育可用可发展的人才,而经李老的手出去的博士,那都是可以独当一面。
李老这样的人,用唐吉坷德来比喻已经不合适了。
他就像是在用自己的一生贯彻自己的道路,无论顺境逆境,他都在做自己的事情。
如此纯粹的人,吕尧至今也没见过太多。
所以吕尧连忙说道:“李老看您说的,在这件事上,我们最不缺的就是钱了。请您过来,就是希望您主持坐镇咱们的研究,我知道您这些年来培养了不少的人才,有您坐镇,我们招募吸纳人才也相对容易一些嘛。”
李老哈哈笑道:“我想我在也就这么点作用咯。”
荣念晴跟着笑道:“怎么能说是这么点的作用呢,这作用可是太大太大啦。都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您就是咱们最好的大将。”
吕尧和荣念晴两人的轮番追捧,让李老脸色都红润了几分。
之后吕尧又就接下来的发展做出了一些简单的部署,这些部署吕尧没有说具体的时间,或者具体要做什么,只是用“猜测”的方式分析了国际局势可能产生的变化,以及国际局势产生变化后,可能对东大科技圈带来的影响。
说到后面,吕尧用充满信心的语气笃定道:“不出意外的话,自研指令集+开源架构的双轨战略,将会在十年后具备独立发展能力。之后的生态建设估计仍需要5-8年的沉淀,但在科技驱动与场景创新的双重助力下,我们的国产架构绝对有望在2032年左右实现技术-生态-市场的三角闭环。”
本来吕尧给现场大伙儿聊的发展趋向和发展步骤节奏就已经挺明晰的了,但当吕尧说出具体的时间后,就连现场最懂这方面技术的王杉和王杉师叔,都蹙眉看向吕尧。
具体时间都出来了?
而且还说的这么笃定!
他从哪儿得到的这么笃定的自信啊?这份笃定的自信就连荣念晴和荣念晴的叔叔荣志康都纳闷的看向吕尧。
2032年这个具体的时间太遥远了,十六年后的事情谁能想到啊?
站在2016年,遥想2000年的光景,那简直都跟做梦一样,东大就像是坐上了一列驶往未来的高速列车,在极高的速度下,这列列车窗外的风景被拉成一块块模糊的色块,斑斓不定,光幻陆离。
所以告诉飞跃至如今的很多东大人,心底总有一种莫名的焦虑感。
这是对未来不确定,生怕被甩下时代班车的恐惧。
所以,这家伙为什么能这么笃定?
荣念晴,王杉他们真的很想追问下,吕尧这么笃定的依据是什么,但因为现场的气氛太融洽太和谐,大家都没有问出扫兴的话来。
最后还是李老身姿前倾,好奇的问道:“小吕啊,你为什么能这么笃定呢?2032年啊……真是个遥远的纪年。”说着李老就哈哈笑起来,只是吕尧的笑声里多少有些时不待我的唏嘘:“我都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咯。”
吕尧抿嘴道:“您可以的,一定可以的。”
李老权当吕尧是在说吉利话,所以他笑道:“好啦好啦,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呢,不瞒你说,跟你聊天我有一我的思路都变得清晰起来的感觉,思维运转都好像变快。”
王杉听到李老的说法不由得露出会心的笑容。
因为他对李老说的这种感觉再熟悉不过了。
如果一个人跟无头苍蝇一样,面对茫茫浊世不知方向何在的时候,那种感觉是非常糟糕的,明明自己有才能有技术,甚至也有想法,但想法困顿于现实,无法全部进行实验验证。
就算可以有大量的资源进行供应,可他们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
所以他们做研究就必须做出取舍。
这种感觉就像啥呢?就像是一个人在堆满了双色球的泳池里茫然摸索,希望从中摸出那唯一中奖的号码。
而在不断摸索的过程里,你还特别容易摸到过期的中奖号码,又或者是伪中奖号码……等你辛辛苦苦拿着去兑奖的时候,命运之神会露出温柔又无情的笑容,告诉你:“孩子,你摸错号码了。”
可自从认识吕尧后,这种感觉就消失了。
虽然吕尧不懂技术,但他似乎有着超越常人的直觉,一个东西搞出来对不对,他不需要验证取舍,他会斩钉截铁的告诉你这东西对,或是错。
他就像是命运之神在人间的小号,能够提前帮你验证。
而吕尧之所以能做到这种程度,不是他有多牛逼,只是因为他太习惯十年后的生活了。
就像曾经有人鉴定古董时说道:“我根本不懂什么鉴别方法,只是那几件玩意和我家里的那些看起来不太一样。”
吕尧也确实不太懂技术层面的东西,就连今天过来聊天说到的很多技术相关的专业名词和术语,都是跟王杉他们之前线上讨论的时候现学的。
但架不住未来的信息太发达了,为了争夺消费群体的心智,这些信息都会被相关企业通过营销手段,铺天盖地的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