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三百章 父子局(第1页)

第三百章 父子局(第1页)

地方密章。

直书御前,上下无欺。

以此作为天子地方的联系。

翰林策议院。

求贤天下,储备人才。

以此作为朝廷智慧的补充。

从中枢到郡县,从策议到储官,公孙之才,世无。。。

林澈沿着土路走了整整三天。脚下的黄沙被风推着,像时间的碎屑在低空翻滚。他没有目的地,也不需要导航??自从那晚冈仁波齐的星光洒落大地,他的身体里就多了一种奇怪的感应:每当有人真正提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问题”,他胸口的银痕就会微微发烫,如同心跳与某种遥远频率共振。

第三天傍晚,他在一处废弃驿站歇脚。墙角堆着半截断裂的石碑,上面刻着模糊字迹:“玄武不镇邪,只引问者来。”他靠着墙坐下,掏出水壶喝了一口。水是浑的,带着碱味,却让他想起小时候父亲带他去黄河边露营的日子。那时林振山还会笑,会讲故事,会在篝火旁教他辨认北斗七星的倒影是否歪斜。

如今他知道,那不是歪斜,是人类集体意识对真实坐标的缓慢逼近。

夜深时,一只机械蜻蜓从沙丘后飞出,翅膀泛着幽蓝冷光。它悬停在他面前,投射出一段全息影像:一个戴防毒面具的女人站在废墟中央,声音经过变声器处理,沙哑而坚定。

>“林澈,我是守频人残部联络员‘灰雀’。

>Q-network并未完全瓦解,而是退入了地下认知层??一种潜藏于语言习惯、教育模板和情绪反馈机制中的隐形结构。

>它现在以更隐蔽的方式运作:不是压制提问,而是引导提问走向无意义的循环。

>比如让人沉迷争论‘猫狗谁更聪明’,却回避‘我们为何要用智力衡量生命价值’;

>或制造大量虚假觉醒叙事,让真正的叩门者被淹没在噪音中。

>我们发现,它的核心仍在运行,代号‘回音殿’,位置与香炉计划原始服务器群重合??就在北京地坛公园下方三百米。”

影像结束,机械蜻蜓自毁成粉末,随风散去。

林澈闭上眼。他知道这不是陷阱。这种级别的信息,只有曾深入Q-network神经末梢的人才能掌握。而“灰雀”提到的地坛,正是当年林振山最后一次公开演讲的地方。那天他说完最后一句话后,人群突然集体失忆,连录像都被格式化。唯一留下的痕迹,是一块嵌入水泥缝中的微型存储芯片,上面写着两个字:“别信。”

他站起身,拍掉身上的尘土。背包里的笔记本又热了一下,仿佛在催促。

第四天清晨,一辆破旧的电动三轮车吱呀驶过。开车的是个老太太,头戴绣着电路图的绒帽,看见林澈便停下:“你是那个写纸飞机的人吧?我在拉萨街头读过你的字。”

林澈点头。

“上来吧,”她说,“我去送一批‘问题种子’。”

“什么种子?”

“能让人做梦的种子。”她咧嘴一笑,露出几颗金牙,“把它们埋进枕头底下,夜里就会梦见自己小时候最想成为的样子。很多人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辞职、离婚、或者给二十年没联系的老朋友打电话。”

林澈上了车。车厢后斗堆满了小布袋,每个上面都用墨笔写着一句话:“你为什么不敢做那个梦?”

路上,老太太讲起她的故事。她原是某重点中学的心理咨询师,负责筛查“异常思维倾向”的学生。直到有一天,一个十岁女孩交来一篇作文,题目是《如果太阳其实是怕黑才发光的呢?》。系统判定为高危文本,要求立即干预。但她没上报,反而悄悄复印了全文,在教师群里转发。结果整个教研组爆发激烈争论,有人哭,有人怒,还有人当场撕掉教案说“我教了三十年标准答案,原来一直在扼杀孩子的眼睛”。

“那天之后,”老太太眯着眼看远方起伏的山影,“我才知道,一个问题的力量,不在于它有没有答案,而在于它能不能刺穿伪装。”

中午时分,车子拐进一条隐秘山谷。前方出现一座由集装箱改造的营地,墙上涂满涂鸦:有孩子举着火炬照亮黑洞,有老人牵着机器人学写字,还有一个巨大的问号盘绕成DNA双螺旋。几个年轻人正在调试一台老式广播发射机,天线直指云层。

“这里是‘流浪问答联盟’华北枢纽。”老太太介绍道,“我们每天向全国播送五分钟自由提问时段,内容完全随机,不受审核。昨天有人问‘为什么悲伤不能像感冒一样请假三天?’,结果当天全国有四万七千人申请心理假。”

林澈走进主舱,见一群人正围着一块电子屏争论。

“我们必须反击!”一名青年激动地说,“Q-network已经开始反扑!他们在短视频平台批量生成‘哲学科普段子’,把尼采说成情感导师,把康德包装成成功学大师!这是对思想的阉割!”

“可我们不能禁止他们说话,”另一名女子冷静回应,“否则我们就成了新的审查者。我们要做的,是让更多人学会分辨??什么是启发,什么是消费。”

林澈静静听着,忽然开口:“你们有没有想过,也许Q-network本身也是某种形式的提问?”

众人一静。

“它诞生于人类对确定性的渴望,是对混乱的恐惧所催生的产物。它错了,但它存在,是因为我们曾经需要它。就像伤口结痂,虽然丑陋,却是愈合的一部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