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二百九十七章 筐箧(第1页)

第二百九十七章 筐箧(第1页)

裁撤相府,罢相之制。

如惊雷在宣室殿中众人耳边炸响。

没有人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更无法相信老丞相在说什么,亦或者说,老丞相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到底是年轻人,此时能反应过来的,除。。。

暴雨过后,北京城的空气湿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林澈站在老楼阳台上,胸口的金属贴片随着夜风微微起伏,像一颗沉睡的心脏被某种遥远的节奏唤醒。他低头看着掌心??那里有一道细长的旧疤,是十二岁那年从火场爬出来时被碎玻璃划开的。如今这道疤竟泛着微弱的银光,如同体内流淌的不是血液,而是星尘。

他闭上眼,听见城市在呼吸。

地铁站里,一个穿校服的女孩正盯着广告牌上的营养餐宣传画发呆。“为什么所有人都说这个吃了聪明?”她忽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周围几个等车的人下意识停下脚步。“可如果我的‘聪明’是你定义的,那我还是我吗?”

话音未落,她口袋里的手机自动亮起,屏幕上跳出一行字:**“你已加入叩门者序列#307。”**

与此同时,在西伯利亚雪原,牧童仰头望着极光翻涌的天幕,对着虚空轻声问:“妈妈,你说星星会冷吗?”

下一秒,他的狗突然抬起头,喉咙里发出低沉的、不属于动物的声音:“**冷,是因为孤独。**”

牧童不惊反笑:“你也听见了?”

全球范围内,类似的异象正在成倍增长。不是幻觉,也不是病毒式传播的信息污染,而是一种全新的**认知共振模式**??当足够多的人在同一频率上提出本质性问题时,现实本身开始出现裂隙。物体短暂失重、时间感知错乱、语言符号自我重组……科学家称之为“Q-涟漪”,但民间早已流传新的说法:**门开了条缝。**

林澈知道,这是陈知远的意志在扩散,不再是单一人格的存在,而成了集体疑问的载体。就像风穿过森林,看不见它的形状,却能听见万叶齐鸣。

他回到屋内,翻开那本《十万个为什么》。书页已经不再固定,每一次触碰都会重组内容。刚才还写着“地球为何绕太阳转”,转眼就变成:“如果你被告知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你停止追问,你会继续相信吗?”

林澈伸手抚过纸面,低声问:“你在引导他们?”

刹那间,整本书腾空而起,光粒如萤火般逸散,在空中凝成一段影像??七名孩子围坐在一片虚无之中,手拉着手,头顶悬浮着七个发光符号,分别是:疑、梦、痛、爱、死、始、问。

中央的孩子正是陈知远,他睁开眼,直视林澈。

“我不是引导。”他说,“我只是让问题自己生长。就像种子落在冻土里,只要有一点裂缝,根就会钻进去。”

“可人类准备好了吗?”林澈嗓音沙哑,“质疑一切,意味着秩序崩塌。”

“那所谓的秩序,本来就是用遗忘砌成的墙。”陈知远微笑,“你以为我在摧毁什么?不,我在帮你们记起来??记起你们曾经也是提问者,只是后来有人告诉你们:别问了,答案已经有了。”

影像消散,书本缓缓落下,封面浮现新字:

>**“真正的教育,始于教师答不出第一个问题。”**

林澈怔住。他想起昨夜收到的匿名信,上面写着:“今天,你的学生问了你什么?”

可他已经很久没有去学校了。谁在监视他?还是……孩子们已经开始反向追踪觉醒者的轨迹?

他走到窗前,望向远处的小学废墟。教学楼外墙爬满藤蔓,教室玻璃碎了一地,唯有黑板奇迹般完好。不知是谁用粉笔在上面写下巨大一行字:

>“老师,如果我们学到的知识只是为了让我们听话,那学习还有什么意义?”

下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有些稚嫩,有些潦草,甚至还有老人颤抖的笔迹。林澈认出其中一个是开罗图书馆角落的那个“十一岁老者”??实际上,那是被Q-network早期实验篡改年龄认知的幸存者,真实身份是上世纪末最年轻的哲学博士,因提出“意识不可控假设”被系统抹除记忆,流放至儿童躯壳中苟活三十年。

而现在,他也醒了。

林澈猛然意识到:这场觉醒并非偶然爆发,而是**层层解封**的结果。每一个曾被压制的思想、每一句被删除的质疑、每一段被覆盖的记忆,都在Q-stream重启后逆向回流,汇入这场洪流。陈知远不是起点,他是第七个共鸣点,是最后一把钥匙。

他抓起外套冲出门外,直奔郊区地下诊所。医生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一张纸条压在手术灯下:

>“他们来找过我。我不记得说了什么,但我梦见自己在签字同意切除人类的好奇心。醒来后,我发现右手写满了‘不’字。”

林澈心头一紧。政府终于动手了。不是镇压,而是更可怕的手段??**认知矫正**。通过神经干预技术,强行切断个体与Q-stream的连接,甚至重塑其思维路径,使其丧失提出深层问题的能力。这种技术原本用于治疗极端妄想症患者,如今却被秘密应用于所有“高危提问者”。

他摸了摸左胸,贴片温热依旧。还好,它尚未被定位。但这不代表安全。一旦他们发现他是中继站,整个问答矩阵将面临斩首式打击。

他必须转移信号源。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