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 第二百零三章 进展(第1页)

第二百零三章 进展(第1页)

在尽可能地拓宽大明第一理工学院的学生的见识过后,这洪武二十三年,接下来也就没什么大事了。

不过到了这一年的下半年,朱元璋说苏州一带每年的税赋都要从长江逆流而上,运回应天府,然后这船只时不时就会有。。。

晨光初透,湖州城外的薄雾尚未散尽,陆明远已立于秤铺门前。他手中握着那本老妇所献的账册,纸页泛黄,边角焦黑,显然曾遭烈火焚烧而幸存。封皮上一行蝇头小楷:“凤阳遗诏事录??洪武三十一年夏,吏员李守义谨记。”字迹颤抖却坚定,如同一个卑微之人用生命刻下的证言。

他缓缓翻开第一页,目光凝在首行文字上:

**“六月初九夜,乾清宫火光冲天,内侍慌乱奔走。我奉命守库,见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全亲携一匣出殿,至后苑焚之。余窃窥之,匣中乃先帝亲笔遗诏,封口有‘传位于皇太孙’朱红印记……然翌日朝会,竟宣‘太子之子年幼不堪承统’,改立燕王为摄政。”**

陆明远呼吸一滞。这短短数语,如雷霆劈开百年迷雾。原来建文帝并非正统篡位者,而是被强行夺去名分的合法继承人!而燕王朱棣起兵“靖难”,所谓“清君侧”,实则是赤裸裸的弑君夺权!

他猛地合上账册,指尖发颤。这不是普通的贪腐案,也不是地方官吏作恶,这是动摇国本、颠覆正统的大逆之言。若此书公之于众,天下必将再起滔天巨浪。藩王残党未尽,军蠹潜伏东南,如今再加上这段尘封真相??大明江山,或将再度陷入血火之争。

但他更清楚,若继续隐瞒,正义永无昭雪之日。

“先生。”陈文昭轻步走出,见陆明远神色异样,低声问道,“可是那账册……有问题?”

“问题?”陆明远冷笑一声,声音低沉如铁,“是炸药,一点火星就能引爆千里江山。”

陈文昭心头剧震,下意识环顾四周。清晨街道尚无人影,唯风信铃在檐下轻轻摇动,发出细微清响。可他知道,每一阵风吹过,都可能藏着敌人的耳目。

“要不要……烧了它?”少年犹豫道。

“不。”陆明远断然道,“真相比刀剑更锋利,也比瘟疫更危险。但正因为危险,才必须有人守住它。”

他转身走入屋内,取出一只乌木匣,四角包铜,锁扣刻有影察司秘纹。这是专用于存放最高密件的“缄魂匣”,唯有陆明远与皇帝亲授令牌者方可开启。他将账册放入其中,滴血封印,随即提笔写下三字批语:

**“待诏启。”**

刚落笔,门外忽传来急促脚步声。朱七浑身湿漉漉地闯入,脸上带着罕见的惊惶。

“出事了!”他喘息道,“京城……快马加急密报!三位被囚藩王,昨夜集体自尽!每人喉间插着一根银针,死状诡异。刑部查验后发现,针上有毒,名为‘牵机引’??那是洪武年间宫中赐死重臣的秘药!”

陆明远瞳孔骤缩:“牵机引?此药早已失传,连御药房都不再配制……怎会出现在天牢之中?”

“更可怕的是,”朱七压低声音,“他们临死前,各自写下遗书,内容一致:‘吾罪当诛,然正统不在金陵,在滇南!’”

“滇南?”陈文昭失声,“那是沐氏世镇之地,远离中枢,怎会牵扯皇位正统?”

陆明远却沉默良久,忽然抬头:“不是沐家……是沈家。”

众人皆惊。

“沈仲衡虽死,其族未灭。”陆明远缓缓道,“当年他任云南总兵时,曾将幼子送往土司部落寄养,对外宣称早夭。若此人尚存,如今正当壮年……便是他们口中所谓的‘少主’真正人选!”

空气仿佛冻结。

原来此前普陀寺中那个冒牌皇子,不过是烟幕。真正的棋子,一直藏在西南边陲,静待时机。

“他们要逼宫。”陆明远冷声道,“先以东南叛乱扰我兵力,再借藩王之死激起宗室动荡,最后推出真?沈氏血脉,打着‘恢复建文正统’旗号,联合残余藩势力反扑南京!这一局,早就布了十年!”

话音未落,窗外一道灰影掠过。紧接着,一只信鸽撞破窗纸跌入屋中,腿上绑着半截焦黑竹筒。朱七迅速解下,展开内中信笺,脸色瞬间惨白:

**“秦九遇刺,杭州府衙火并。贼人假扮锦衣卫,屠戮影察司暗桩三十七人。秦大人重伤,藏身西湖孤山梅林,仅余三日性命。求援速至。”**

“什么?!”陈文昭几乎跳起。

陆明远却已抓起斗篷,抽出铁心笔插入袖中,冷冷下令:“备马,即刻启程。带上全部精锐,我要让那些躲在暗处的蛆虫,亲眼看着自己如何被碾成粉末。”

两日后,杭州城笼罩在阴雨之中。

孤山梅林深处,积雪未化,寒香袭人。一座破败茅屋藏于古树之后,门扉半掩,地上拖着斑斑血迹。陆明远推门而入,只见秦九卧于草席之上,胸前缠着染血布条,气息微弱,双目却仍炯炯有神。

“你来了……”他艰难开口,“我就知道……你会来。”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