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趴在地上的肥壮巨汉,被涉川刚气一脚踢中后脖颈,自喉咙深处爆发低吼,咳出血来。
“咔??!”
春男大口吐血,整张脸因痛苦而皱在一起,粗壮的四肢大幅度摆动,掀起滚滚烟尘。
“。。。
少年坐在角落那张掉漆的木凳上,双手紧紧攥着那只豁口的搪瓷缸,指节泛白。窗外晨雾未散,巷子深处传来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像某种低语在试探这间面馆的边界。林音站在灶台前,火苗舔舐锅底,水汽升腾,模糊了她半边脸。她没有急着说话,只是将一把细面轻轻撒入沸水中,动作缓慢得近乎仪式。
“你爸爸煮的方便面……是什么牌子?”她忽然问。
少年一怔,嘴唇动了动:“老坛酸菜……绿色包装的那个。他说便宜,耐饿。”声音很轻,像是怕惊醒什么沉睡的东西。
林音点点头,从橱柜最底层取出一包同款面饼,连塑封都未曾拆开。她撕开封口,倒入锅中,又加了一小撮盐、半勺酱油、几片青菜??都是极普通的配料,却在汤水翻滚时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香气,不浓烈,却直抵肺腑。
“你知道吗?”她说,“有些人煮面的时候会哼歌,有些人喜欢一边搅一边自言自语,还有人会在关火前偷偷多打一个蛋,不说,但就是想让你多吃一口。”她顿了顿,目光落在少年脸上,“你爸是不是也这样?”
少年猛地抬头,眼眶微红:“他……每次都会把调料包少放一半。我说味道淡,他就笑,说‘重口味伤胃’。后来我才明白,他是怕我吃太多垃圾食品。”
话音落下,锅里的面条仿佛应和般微微颤动了一下。一股温热的气息自搪瓷缸内升起,少年低头一看,竟见缸壁上浮现出一道极淡的指纹印迹,像是有人曾无数次握着它喝汤。他颤抖着伸手触碰,指尖刚碰到金属表面,脑海中便炸开一段画面:
雨夜,厨房灯昏黄,男人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裤蹲在地上修水管,听见门响立刻起身擦手,笑着说“回来啦”,然后默默走进厨房泡面。水开了,他习惯性地吹两口气,试温度,再端出来放在小方桌上。少年那时正玩手机,头也不抬地说“怎么又吃这个”,男人只答一句:“省事。”
第二天清晨,床头留了张纸条:**“儿子,爸爸要去外地做工了。记得按时吃饭。”**
从此再无音讯。
少年的眼泪终于砸进搪瓷缸里,发出轻微的一声“叮”。
就在这瞬间,整本《静观之沸?续卷》突然从柜台跃起,自动翻开至空白页。墨迹如藤蔓般蔓延而出,标题缓缓浮现:
>**《第七千三百二十八章:少放一半的调料包》**
与此同时,远在京都的记忆灶房中,一位老太太正用祖传陶锅熬制味噌汤。当她揭开锅盖时,汤面上竟浮现出一张年轻男子的脸??正是少年的父亲。老人浑身一震,手中的勺子掉落锅边。
“老陈……是你吗?”她喃喃道。
而在这股共鸣扩散的第三十七秒,净火司总部地下十三层,一台被封锁的“静忆档案库”终端屏幕忽然亮起。数据显示,三年前某次边境施工队调度记录中,一名叫“陈建国”的工人因突发脑溢血送医抢救无效死亡,遗体火化前,其随身物品清单里有一张泛黄照片:一个小男孩举着一碗泡面,笑得灿烂。
系统标记为:“低风险情感残留,已归档销毁。”
可此刻,这份档案正在自行重组。像素逐帧还原,音频片段自动播放??那是男人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断续而微弱:
“……别告诉孩子……我走之前给他煮了面……让他知道……我不算个好爸……”
声音回荡在空寂的机房内,如同幽灵叩门。
东京巷口的面馆里,林音将一碗热腾腾的面推到少年面前。汤清面软,上面卧着一个煎得焦边微脆的荷包蛋。
“尝尝看。”她说。
少年拿起筷子,夹起一缕面送入口中。刹那间,他的身体剧烈一震??不是因为味道多惊艳,而是那种熟悉到骨髓里的“不对劲”回来了:面有点糊,汤偏咸,油花太多……可偏偏,这就是父亲的味道。
“怎么会……”他哽咽,“明明我试了好多次……为什么只有你现在能做出来?”
林音微笑:“因为你不是在找配方,你在找一个人。而火记得他。”
她指向头顶悬挂的钟??那口由七十八个废弃锅具熔铸而成的青铜钟,此刻正无声震动,频率与少年心跳同步。
“每一口锅,都是活的。它们不吃铁,不喝油,只吞记忆。当你真心想找回某个味道,它们就会帮你唤醒那个曾经为你点火的人。”
少年怔住,缓缓抬头看向那口钟。就在这一刻,钟体内部泛起幽蓝涟漪,一道模糊身影浮现片刻,似在挥手,又似在点头。
他失声喊出:“爸!”
身影消散,余音绕梁。
外面天光渐明,一辆旧自行车停在门口,车上绑着一只铝饭盒。老兵拄拐而来,掀开盒盖,里面是冒着热气的炒年糕。“新节点上线,按规矩,得有人来接引。”他咧嘴一笑,“欢迎加入灶联网络。”
林音递过一张纸巾,轻声道:“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吃完这碗面,带着回忆离开;二是留下,学会用火传递别人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