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 > 第694章 修罗场宁王平王遇赫连星(第1页)

第694章 修罗场宁王平王遇赫连星(第1页)

沈明彩被许靖央这一问,顿时语塞。

她支吾了片刻才强自镇定道:“我……我与王爷相识已久,情同兄妹,自然看不惯有人这般辜负他的心意!”

许靖央眸光清冷如霜:“看来你还是不明白,那本王换个你能听明白的方式问你,凭什么别人喜欢我,我就必须回应?”

“什么?”沈明彩一时没反应过来。

“别人喜欢我,是欣赏我身上的品质。”许靖央语气冷淡,“若我将这份喜欢当做必须回报的责任,岂不是给自己套上枷锁?”

“我待王爷发乎。。。。。。

暴雨过后,天光微明,紫茉莉堂的残瓦上还滴着水珠。清瞳跪在苏清越灵前,手中捧着那支未写完的笔,指尖微微发颤。她没有哭,只是将笔轻轻放进棺木之中,与那本《静音录》并列安放。

“姑奶奶,”她低声说,“我记住了。”

风穿堂而过,七盏莲灯忽明忽暗,仿佛回应她的誓言。

葬礼之后,三十七位“清”字辈弟子齐聚堂中,一如当年听讲之夜。只是这一次,中央空座无人,唯有那幅《铭心镜》残片静静悬于墙上,蓝光流转,似有低语回荡。

清慧从西域归来,肩披风沙,眼中却燃着不灭之火。“王氏渠”已更名为“兰心渠”,朝廷正式立碑追功,百姓自发建庙供奉。她在西北各地设立女子水利学堂,教少女测算地形、设计沟渠。她说:“母亲们曾用脚丈量山河,如今我们要用智慧改写江河走向。”

清敏在岭南重建“程娘子药井”,广收贫家女为徒,编撰《百草新注》,将民间验方与古医理结合。她不再称自己为“医者”,而自称“传声人”??替那些被毒杀、被流放、被遗忘的女子,把药香重新洒向人间。

清勇卸下铠甲,却未归隐。她主持编修《战史正误》,逐条勘对百年军报,凡有女将功绩被篡者,皆以铁证补录。她更推动朝廷设立“巾帼武科”,允许女子应试授官。第一批女将军已在边关执印,她们出征前必来紫茉莉堂祭拜,口中念的不是兵法,而是沈兰心临终遗言:“他们不怕女人聪明,怕的是女人知道自己聪明。”

清瞳则踏上最艰难之路??她走遍十三道州郡,访查每一首污名化女子的童谣、戏曲、话本。她发现,几乎每一则“红颜祸水”的传说背后,都藏着一个真实的名字:或因才高遭妒,或因志异被囚,或因不肯顺从而被抹黑千年。

她在江南找到一块破碑,刻着“乔静漪之墓”,碑文已被凿毁大半,但底座尚存一行小字:“著《女学启蒙》三十卷,倡女子习六艺,振族兴乡。”当地老人说,这坟原是衣冠冢,真身投井后,家族烧书焚稿,连名字都不许提。清瞳蹲在井边,取出母亲遗留的墨锭,在纸上一笔一画抄下残篇,泪水落在“女子可为相”五字之上,晕开如血。

她开始编写《正谣录》,每一条谣言之下,附上考据、证据、亲历者口述。她写道:“语言是最锋利的刀,也能成为最坚固的盾。我们不说谎,但我们必须说出真相。”

然而,黑暗并未退去。

某夜,京城突降血雨。街头巷尾流传谶语:“妖女摄魂,逆天改命,天地共怒!”紧接着,数座新建女子书院接连遭袭,门窗被泼黑漆,墙壁涂满诅咒。一名年轻女教师在归家途中被人割喉,尸身旁留有一张纸条:“还我祖制清净。”

朝中保守派再度抬头,御史联名上奏:“女学乱纲常,宜速止之!”更有宗室老臣当庭痛哭:“三代以来,妇人不出内庭,今竟令其执兵、掌政、著史!此非盛世之象,实乃亡国之兆!”

少年皇帝震怒,亲自带剑上朝,斩断奏折案几:“朕不信天降血雨,只信人心染毒!谁再诬陷女学者,便是与朕为敌!”

他下令彻查幕后主使,结果令人震惊??竟是几位致仕老臣暗中结社,名为“复礼会”,密谋恢复“妇德律”,废除新政。他们在地下藏书阁中搜出大量手稿,其中一本《女诫新解》竟主张:“女子识字即为淫,读书便是叛。”

皇帝冷笑道:“这些人嘴上说着礼义廉耻,心里装的全是恐惧??怕女人不再跪着,怕历史不再由他们书写。”

他下旨严办,抄没家产,永不录用子孙入仕。同时颁布《女子参政法》,明定女子可任九品以上官职,参与科举殿试,并设“铭功监察司”,专查历代冤案、错案、隐案。

风暴暂息,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清瞳在一次走访中,偶然进入一座废弃尼庵。庵中蛛网密布,佛像倾颓,唯有一间密室保存完好。她推开石门,眼前景象让她窒息??整面墙贴满了画像,全是历代才女:沈兰心、柳含章、程昭宁、裴素心……每人画像下都标注“已除”二字,旁边还有详细记录:焚书时间、灭门手段、舆论操控方式。

而在最中央,挂着一幅未完成的画像??正是苏清越。线条粗粝,却透着恨意。下方写着:“首恶已诛,余孽未清。七脉须断,薪火必熄。”

清瞳浑身冰冷。这不是个人仇恨,而是一场延续百年的系统性抹杀。

她立刻召集其余弟子,在紫茉莉堂地底开启母亲遗留的机关密室。那里藏着一部从未示人的《静音录?续篇》,是沈兰心临终前口述,由苏清越亲手誊录。开篇第一句便如惊雷:

>“世间有一种势力,不靠刀兵,不靠权位,却能悄然吞噬千百年的声音。它藏于家训、渗入县志、混入童谣、寄生典籍。它不杀人,但它让死者永不得名;它不放火,但它让文明自焚于无形。”

文中指出,自周代以来,便有一个隐秘组织存在,名为“缄口盟”。他们以维护“礼法”为名,实则垄断知识传承,刻意压制女性发声。每当代有才女崛起,便会遭到构陷、污名、暗杀,再由文人书写“合理化”的结局??或说其“德行有亏”,或称其“福薄命短”,甚至将其塑造成警示后人的反面教材。

而这个组织的标志,正是七枚倒置的铜铃,象征“声不得出”。

“原来如此……”清慧喃喃道,“难怪柳含章的《刑狱要略》刚成,就有官员连夜赶往她家;程师姐药方刚献出,太医院便立刻更名上报;裴婆婆学堂刚开学,乡绅就联合告状……这不是巧合,是计划。”

“他们一直在等我们松懈。”清勇握紧拳头,“现在苏家势大,他们终于按捺不住了。”

众人沉默良久。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