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魏晋不服周 > 深不可测的人性(第2页)

深不可测的人性(第2页)

你说刘承?身边的都是坏人吗?都不忠心吗?

恐怕并不是这样,他们只是希望进步罢了,为了进步,可以牺牲君主的利益,哪怕他们看到了风险也会装作看不到。

然而,刘承?看不明白这一点,或者是看到了,但是觉得他和手下人殊途同归,无所?谓。

那接下来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只有杀。

因为刘承?连手下都驾驭不住,他还能干啥?什么简单,什么痛快,他就干什么。

刘承?把其他三顾命杀了,他跟郭威也差不多到硬刚的时刻了。四个里面死了三个,剩下那个还能独活么?明摆着的。

刘承?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难道真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历史书没有说,历史也不讲究什么“如果”,但我觉得,肯定还是有办法的。起码刘承?那个局,一开始并不是死局,甚至活动的余地还相当大。

刘承?确实蠢,但他不是一般人想的那种蠢,而是几乎所有“不成熟”年轻人身上都有的那种“蠢”。

他看起来蠢是因为有机会挨刀,其他人连进这种高端杀局的机会都没有,也就无所谓蠢不蠢了。

再来说刘承?为什么要杀郭威的家眷,主要还是因为他身边的人怂恿的。

他身边的人为什么怂恿呢?

因为,刘承?是他们手中的傀儡和玩具,虽然刘承?本人并不能意识到,或者不愿意承认。

郭威杀回来,如果不弑君,或者不在第一时间弑君,那么必定会杀刘承?身边人。

这叫做“天子做错事,是因为身边有小人使坏”,不杀小人难道留着这些人过年吗?

即便是刘承?不想杀郭威的家眷,他身边那些人也会怂恿他杀,甚至矫诏,先杀了再禀告。

这样做,便是让刘承?没有退路,让他跟郭威硬刚。

没办法,这些人太想进步了。

这些人未必一定认为刘承?会赢,但如果不这么做,拼一把的机会都没有,死定了。

看到没,一个小年轻,缺少政治智慧,缺少驾驭臣子的手段,他就会被身边的所谓手下,羽翼,臣属牵着鼻子走。

刘承?有没有办法避免?

有的,几百年前,刘宋文帝刘义隆,就给刘承?表演了一下,什么叫谋定而后动。

反手就是一刀。

可惜刘承?不学无术,没有好好读书。

这是一个反杀成功的例子,同样解释了刘义隆为什么会“自毁长城”,杀四顾命之一的檀道济。

因为刘裕安排的四顾命废掉了刘义隆的兄长刘义符,扶持了刘义隆上位。

大家是不是认为刘义隆就会对他们感激涕零?巧了,四顾命也是这么想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四位顾命不懂人性,被刘义隆教做人了,如同郭威教刘承?做人一样。

头掉了不会长回去,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在头掉下来之前,意识不到这一点。拿到教训的时候,头已经掉了。

对比一下刘承?的例子,你会不会觉得刘义隆杀四顾命一点都不冤枉?因为他不杀四顾命的话,他就是提前了几百年的“刘承?”。

如果换一个雄才大略的人来,或许驾驭得住那四位顾命大臣,但很显然刘义隆驾驭不住,找机会杀掉才能安心,否则必遭反噬。

我为什么要拿刘承?这个人单独拎出来说,是因为他身上遭遇的事情太过于典型了。

好,把话题转回本书的剧情。你们看看贾充做的那些事情,看看小石做的那些事情。

如果你是皇帝的话,是不是觉得他们都是公忠体国?是不是觉得他们都是人才,值得大用?

有了蠢人刘承?的事情打底,再回头看看,这本书的底色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人不是只有好坏之分,也不是只分有用或无用,有威胁或者没有威胁。人性很复杂,这本书的底色是有些令人背脊发寒的,但不是《蛊真人》那种为了写坏而写“坏”。

解释了这么多,我再求个月票吧。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