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顿了顿,压低声音:
“我倒是听说,赵志远最近和省里某个小报的负责人走得挺近。那家小报经常登些捕风捉影的东西。我怀疑,这匿名信可能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他们可能会在那家小报上炒作这件事。”
林川眼神一凝:“知道是哪家报纸吗?”
“《中部商报》。”苏晴吐出四个字。
林川记在心里:“谢谢。这个信息很重要。”
“需要我做什么吗?”苏晴问,“我可以找人写文章驳斥……”
“暂时不用。”林川摇摇头,“你现在出面,反而容易把事情闹大,正中他们下怀。我们先静观其变,看看纪委的调查结果。必要时,我会请你帮忙。”
“好。”苏晴点头,
“林川,你变了。比以前更沉稳了。”
林川笑了笑:“吃了那么多亏,总得长点记性。”
送走苏晴,林川立刻将《中部商报》的信息向楚中天做了汇报。
楚中天听完,冷笑一声:“《中部商报》?我知道,背后是几个搞房地产的老板,和赵志远勾肩搭背不是一天两天了。看来,他们是真想搞点事情出来。”
他沉吟片刻,对林川说:
“这件事,你不要再直接出面了。纪委那边,让他们按程序去查。至于《中部商报》那边,我来处理。”
楚中天一个电话打给了市委宣传部长。
第二天,《中部商报》的主编就接到了东华市委宣传部措辞严厉的电话,就该报近期一些关于东华市的不实报道提出严正交涉,并暗示如果继续不顾新闻职业道德,发布未经核实的虚假信息。
东华市将考虑采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并暂停该报在东华的一切采访活动。
同时,东华市纪委也迅速做出了反应,在经过初步核实后,出具了一份简要的书面说明,认为“经初步了解,未发现林川同志存在举报信所反映的问题”,并将该结论抄送了省发改委。
省发改委那边,收到东华市纪委的反馈后,再也没有就此事发出任何声音。
一场看似来势汹汹的诽谤风波,在东华市强势而迅速的应对下,还没等掀起浪花,就悄然平息了。
省发改委的风波和匿名信的闹剧相继平息后,东华市委大院仿佛迎来了一段难得的平静期。
但林川心里清楚,这平静之下,是楚中天为他挡开的暗流,也是下一轮较量开始前的短暂间歇。
他不敢有丝毫松懈,更加勤勉地投入到工作中,仔细体会着楚中天所说的“谋势”与“谋事”的区别。
这天下午,林川刚整理完一份楚中天在即将召开的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提纲,内线电话响了。是楚中天秘书打来的。
“林主任,书记让你现在过来一下。”
“好,马上。”林川放下笔,整理了一下衬衫衣领,快步走向书记办公室。
楚中天正站在书柜前找书,见林川进来,随意地指了指沙发:
“坐。”他抽出一本书,翻看了两页,然后坐回自己的位子上。
“书记,您找我?”
“嗯,”楚中天放下书,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就像是闲聊般说道,“晚上没什么安排吧?”
林川微微一怔,迅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日程表:
“报告书记,没有紧急安排。原计划是把您下午要的那份关于开发区间协同发展的材料最后校对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