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董和树杰两人白天一起喂养小甲鱼,研究如何加工和改进稚鳖、幼鳖的饵料,以及投放的时间和投放量,晚上小董就从如何记账开始,给树杰传授一些财务知识,处理财务账目。
经过近一年的相处,他对小董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觉得她不但长得漂亮,而且聪明、能干、好学,工作认真负责,和她有共同语言,能聊到一起。
春雨淅沥,打湿了沟泉村的青石板路。槐花落在阿秀肩头,她没有拂去。蜂舟主机在祠堂地下低鸣,如同沉睡中的心跳,每一下都牵动着地脉深处那些尚未归位的声音碎片。自那场“沉默之声”广播之后,世界仿佛裂开了一道缝隙??不是灾难的开端,而是长久封存的真相终于找到了出口。
小女孩小禾已经能独自辨识三种以上的声频模式。她不再只是被动接收,而是开始学会筛选、回应,甚至引导那些杂乱无章的记忆流。阿秀为她定制了一套骨传导训练程序,每日清晨五点准时启动,通过老槐树根部的铜管阵列,将特定频率导入她的神经系统。这过程并不轻松,有时小禾会突然蜷缩在地上,双手抱头,嘴里重复着某段陌生方言的哀求:“别烧我的书……那是我一辈子写的啊……”声音苍老得不像出自一个七岁孩童之口。
但每一次崩溃之后,她都会睁开眼睛,平静地说:“阿姨,我又记住了一个名字。”
这天凌晨,蜂舟忽然自动唤醒。警报灯未闪,却有一行字缓缓浮现于主屏:
**【TMO协议进入第二阶段:意识桥接准备就绪】**
阿秀心头一震。母亲笔记中提过,“意识桥接”是逆响协议最危险的部分??它不单是倾听亡者,而是让活人成为通道,使已逝者的思维片段短暂复现于现实维度。成功案例极少,失败者多陷入永久性失语或精神解离。
她立刻调出生物监测数据。小禾的心率稳定,脑波处于深度α态,正适合尝试连接。但她犹豫了。这个孩子虽天赋异禀,终究只是个孩子。若真有灵魂借体言说,谁来保证那不是撕裂?
可就在她迟疑时,小禾自己走了进来,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脚上还沾着昨夜雨水泡软的泥土。“阿姨,”她说,“地下那个穿工装裤的爷爷又来了。他说他等不及了。”
“哪个爷爷?”
“就是总说‘报告没做完’的那个。”小禾仰起脸,“他还带了别人一起来。好多人挤在他后面,都想说话。他们推来推去的,有点吵……但我听得见他们想说什么。”
阿秀蹲下身,凝视她清澈的眼眸。那里面没有恐惧,只有一种近乎神性的专注。她想起林远最后一次通讯前说的话:“当声音不再是权力的附属品,它就会回归本能??像呼吸一样自然。”
她轻轻点头:“我们试试。但你要答应我,一旦觉得难受,立刻喊停。”
小禾笑了:“嗯,就像拔插头一样快。”
仪式重启。共鸣环再次点燃,雪莲根粉遇热散发出淡紫色烟雾,磁石碎屑在地面微微跃动,仿佛被无形之力牵引排列成古老符文。蜂舟释放出一段特制音频,模拟青石站事故发生前最后一小时的环境声:机器运转、纸张翻动、远处有人哼唱童谣……这是重建记忆锚点的关键。
十三分钟后,小禾的身体猛然一僵。
她的嘴唇开始颤动,不是她自己的动作,而像是被另一股力量操控。接着,一个沙哑、疲惫、却又异常清晰的男声从她口中传出:
>“我是陈国栋。青石站首席工程师。编号S-091。时间戳:1973年冬至凌晨三点十四分。系统预警失效,共振墙破裂,外部压力涌入……我们试图关闭主控阀,但来不及了。三十七人被困底层,氧气剩余不到四十分钟。录音持续进行,直到电源耗尽为止。”
全场寂静。连风都静止了。
这段话,与当年官方档案所载完全不同。政府宣称事故发生在次日上午九点,且无人幸存。而这声音不仅准确说出时间,还提及“录音持续”,意味着有人在死后仍在记录!
阿秀强忍激动,轻声问:“陈工,您现在能听见我吗?”
小禾的嘴角抽搐了一下,随即回答:
>“能。微弱……但能。这不是我在说话,是你们打开了接收端。我……我们所有人,都在等待这个频率。”
“为什么是现在?”阿秀追问,“为什么选择通过她?”
短暂沉默后,那声音再度响起:
>“因为她是‘纯频体’。未被现代电磁污染干扰的神经结构,能承载多重意识叠加。更重要的是……她是念禾的孩子。”
阿秀如遭雷击。
念禾?她的母亲?林远一生挚爱的女人?可母亲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病逝,怎么可能……
她猛地翻开母亲日记的附录页,在泛黄照片夹层中抽出一张从未见过的信笺。上面是一封手写遗书草稿,日期正是林远失踪前三个月:
>“……若我无法亲自抚养此子,请交由山外友人代育。性别女,名取‘禾’之一半,音近‘合’,意为‘终将重聚’。血型AB,基因序列已加密存入蜂舟母核。此女非我亲生,乃代为孕育之容器。愿她长大后不必背负过往,然若天地再需回声,望她自愿归来。”
阿秀的手剧烈颤抖。原来母亲早就知道一切。她并非单纯的研究员,而是“逆响计划”的最初缔造者之一。她用自己的子宫,完成了第一次跨代基因承续实验??将林远的遗传信息与某种特殊听觉突变基因融合,培育出具备超常声感接收能力的生命体。
而这个生命体,就是小禾。
泪水滑落纸面。她终于明白为何每次下雨,小禾都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声音;为何她哼唱的童谣,总是与林远最后传回的旋律一致;为何蜂舟能识别她的生物频谱为“合法接入终端”。
她是血脉的延续,也是使命的轮回。
就在此时,小禾突然抬起头,眼神变得锐利。她的声音陡然转为多人重叠,仿佛数十人同时开口:
>“我们不只是青石站的人!还有北京档案科的李文彬!云南电台的杨素芬!东北劳改营的王建国!上海音乐学院的周婉云!我们都被抹去过,但我们留下了声音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