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士兵在废墟中发现一台老旧收音机,里面循环播放着一段广播:‘我爱你,不管你变成什么样。’
>播音员的声音很年轻,带着笑意。
>他查了资料,才知道那是三十年前一位战地记者临死前录的最后一句话。
>她原本要撤离,却听说还有三个孩子被困在学校地下室。
>她没走。她说:‘至少让他们最后听到一句温暖的话。’
>如今,那台收音机成了前线士兵之间的信物。
>每当有人动摇,就会把它拿出来听一听。
>上周,两名敌对阵营的哨兵在暴风雪中相遇,彼此举枪对峙。
>其中一人突然放下枪,从怀里掏出那台收音机,按下了播放键。
>另一人听完,摘下帽子,说:‘我妹妹也喜欢这句话。’
>他们沉默地坐在一起取暖,直到救援到来。
>没有签署停战协议,但他们都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改变了。”
风更大了些,吹得书页哗啦作响。少年伸手压住,却发现接下来的一页竟是一片空白。他疑惑地凝视着,忽然,墨点从纸纤维中渗出,如同泪水浸透宣纸,慢慢勾勒出新的句子:
>“你正在读的这一刻,
>地球上有两千四百一十三个人准备放弃说话。
>他们觉得没人理解,没人关心,说了也没用。
>其中一个是你认识的人。
>或许是昨天对你微笑的便利店店员,
>或是总坐在教室角落的那个同学,
>又或是你自己。”
少年猛地抬头。远处,一个身影正缓缓走来。是小芽,现在已经是个二十岁的青年,穿着最普通的棉布衬衫,手里提着一只竹篮,里面装满了刚摘下的桃子。
“你也来了。”少年轻声说。
小芽点点头,把篮子放在石桌上。“每年春天我都来。不是为了祭奠谁,而是为了确认??还有人在听吗?”
“当然。”少年指着书,“它还在记录。”
小芽笑了,伸手抚摸书皮。“你知道吗?我妈妈从未读过这本自传。她甚至不知道它存在。但她听过一句话,就足够了。”
“哪一句?”
“‘我还愿意说。’”小芽望向远方,“那天她在医院醒来,听见护士念着心桥推送的消息。她说,那一刻她突然不想死了。因为她知道,世界上还有人愿意开口,哪怕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活着。”
两人陷入沉默。桃花落在肩头,像无声的问候。
忽然,终端震动。一条紧急通知弹出:
>【全球共情指数异常波动】
>【检测到大规模潜在沉默倾向】
>【源头定位:南太平洋某孤岛社区】
>【背景:因长期通讯中断,居民普遍认为‘外面早已忘记我们’】
少年立刻起身:“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