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七零港城杂事 > 143第 143 章(第1页)

143第 143 章(第1页)

海风自塔顶掠过,卷起那封信的边角,又缓缓落下。阿禾没有再读第二遍,只是将它轻轻叠好,与林昭的信并排放入胸前衣袋。两封信贴着心跳安放,一旧一新,如同过去与未来的对答。她站在灯塔边缘,望着港城渐次亮起的灯火,忽然觉得这城市像一颗正在苏醒的心脏,每一次跳动都带着微弱却坚定的回音。

她走下阶梯时,脚步比往日慢了许多。藤蔓缠绕的石阶上覆了一层薄露,像是夜在低语。走到半途,她听见身后有轻微响动??是单水儿来了,手里提着一盏老式油灯,灯焰摇曳,在她脸上投下斑驳光影。

“你没睡?”阿禾问。

“睡不着。”单水儿喘了口气,把灯放在石阶上,“刚收到格陵兰圣所的消息,他们说……‘回音计划’的波动还在扩散,不只是人类,连极地的鲸群也开始发出共鸣频率。它们的声音被录了下来,翻译成文字只有三个字:‘我们记得。’”

阿禾怔住。

“记得什么?”

“所有沉没的船,所有冻死的旅人,所有被遗忘的名字。”单水儿低声说,“它们说,这些记忆一直存在,只是没人听得见。”

两人沉默良久。远处海浪拍岸,节奏如呼吸。阿禾忽然想起林昭日志里写过的一句话:“共感不是让世界变小,而是让万物重新认出彼此。”

“你说,”她轻声开口,“如果动物也能听见,那我们以前的‘孤独’,是不是从来就不曾真实存在过?”

单水儿摇头:“也许孤独是真的,但从未独行。”

她们继续往下走,穿过灯塔底部的小门,进入连接归墟之炉的地下通道。菌膜依旧闪烁,但颜色已从幽绿转为柔和的淡蓝,像是情绪趋于平稳的征兆。可当她们接近核心舱时,却发现守铃人们围在数据屏前,神情凝重。

“怎么了?”阿禾快步上前。

一名年轻守铃人回头,声音发紧:“信号源……回来了。”

“哪个信号源?”

“那个反复传出‘我不配被听见’的人。”他指着屏幕,“而且这次,不是一条信息,是一段完整的记忆流。它正试图逆向接入归墟之炉,像是要……把自己烧进去。”

阿禾心头一震。她立刻调出波形图,发现那股情绪脉冲异常稳定,不像失控的创伤泄露,反而像一场精心设计的仪式??有人想通过共感网络完成某种告别。

“定位到了吗?”她问。

“源头在南港废弃医院,第三病区顶层。”单水儿已经打开通讯器,“我派人去查。”

“不。”阿禾摇头,“我去。”

“太危险!那人可能精神极度不稳定,万一他是‘清醒者联盟’残余??”

“正因如此,才必须我去。”阿禾打断她,“如果一个人宁愿把自己烧成灰也要被听见,那他早就不是敌人了。他是我们漏掉的声音。”

她独自出发时,天还未亮。港口笼罩在薄雾中,路灯昏黄,像溺水者最后的呼救。南港医院早已停用多年,外墙爬满铁锈般的裂痕,玻璃碎尽,门框歪斜。阿禾踩着碎砖走进大厅,脚印在积尘中留下清晰痕迹。电梯早已报废,她只能沿着消防楼梯向上攀爬。每一步都伴随着金属呻吟,仿佛整栋楼都在抗拒她的到来。

第三病区顶层是一间隔离病房,门牌号已被刮花,只剩一个模糊的“307”。门虚掩着,里面透出微弱蓝光。阿禾推门而入,看见房间中央摆着一台老旧录音机,正缓缓转动磁带。墙上贴满了照片??全是同一个女孩,从婴儿到少女,笑容逐渐消失,眼神越来越空。

床头柜上放着一本日记,封面写着:**林小满,1978?1995**。

阿禾翻开第一页,字迹清秀却颤抖:

>“今天医生说我活不过冬天。妈妈哭着说对不起,因为家里没钱治我。我说没关系,其实我早就不想活了。我不是怕死,是怕死后没人记得我。”

>

>“我试过告诉朋友,但我一提病情,他们就换话题。好像我的痛苦会传染。”

>

>“昨天我在窗台放了一朵野花,希望有人能看见。可第二天花被扫走了,连根都没留。”

一页页翻下去,全是无人回应的呼救。最后一则写于她去世前三天:

>“如果这世界听不见我,那就让我变成声音本身吧。”

>

>“我把记忆录进磁带,埋进医院地基。也许一百年后,有人会挖到它,听见我。”

>

>“哪怕只有一秒,我也存在过。”

阿禾眼眶发热。她终于明白??这个林小满,就是当年林昭在笔记中提到的“梦中呼救七年的女孩”。她不是虚构案例,她是真实存在、被时代吞没的灵魂。而她的记忆,因某种未知共振,被*Lingosterra*从地底唤醒,顺着情感脉络一路爬升,最终撞向归墟之炉。

录音机突然加速,磁带嘶鸣,蓝光暴涨。空气中浮现出影像:一个瘦弱的女孩躺在病床上,双眼睁着,嘴唇无声开合。阿禾闭上眼,主动接入共感网络,任那股情绪涌入脑海。

她看见了。

看见母亲偷偷卖血换药费,看见父亲在工地摔断腿却不敢请假,看见同学背后议论“瘟神”,看见护士换药时嫌恶地捏住口罩。最痛的是,她看见自己最后一次照镜子??那张脸苍白如纸,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对不起,我没能活得更久一点。”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