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重生八零:我在长白山猎野味发家 > 第779章 自投罗网(第2页)

第779章 自投罗网(第2页)

刹那间,所有碎片开始共鸣。不属于这个维度的记忆洪流奔涌而来:她看见远古时代,第一批风语者如何用骨笛唤醒大地之音;看见未来某日,人类舰队驶向半人马座α星,船上播放的竟是她写的《听者宣言》;还看见,在一条未曾走过的时空线上,一个小女孩因害怕而拒绝触碰铃铛,结果十年后整片大陆陷入百年寂静,万物失声。

不同的命运,因一个选择而天差地别。

而此刻的她,正因为会痛、会怕、会犹豫,才真正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

“我不是你们的备份。”她在意识深处呐喊,“我是原版。”

一声巨响,整个灰暗空间崩塌。

现实世界中,赵莺猛然睁眼,鼻腔溢出血丝。岳峰一把抱住她,颤抖着叫她的名字。小石头则盯着监测屏,瞳孔收缩:“南极节点……有回应了!”

屏幕上,一段全新的语音正在传输,不再是模仿赵莺的声音,而是一个苍老、疲惫却充满敬意的男声,使用的是早已灭绝的契丹-通古斯混合语:

“致守门者:我们曾是开门者。但我们错了。真正的门不在地底,不在星海,而在人心之间。请代我们守护这最后的共鸣。”

随后,信号戛然而止。

经溯源分析,这段信息来自南极毛德皇后地冰层下三千米处,一处从未标注在地图上的金属构造体内。热成像显示,该设施内部仍有微弱能量循环,但生命迹象为零??仿佛整支文明队伍集体进入休眠,或将意识上传至更高维度。

赵莺躺在病床上休养七日后,正式签署命令:在全球七大异常坐标设立“静音观测站”,由巡音队轮值驻守,禁止任何形式的主动探测,仅保留被动监听功能。她在指令末尾写道:“有些门,不该打开,也不必关闭。我们只需记住:倾听本身,即是尊重。”

春天来临时,长白山积雪初融,溪流潺潺。孩子们在山脚新建的风语学堂里学唱第一首歌谣,歌词是赵莺编写的:

>“风吹过林梢,铃铛轻轻摇,

>有人在远方,也在听着呢。

>不怕黑夜里,影子长得怪,

>只要心还在跳,声音就不会败。”

小石头成了助教。他依旧常做梦,但不再呓语。有时他会独自爬上山顶,对着云雾低语几句,然后笑着跑回来告诉赵莺:“他们今天说了谢谢。”

岳峰完成了“意识防火墙”的最终版本,命名为“痛觉协议”。系统不再追求绝对纯净的身份认证,而是引入情绪波动曲线作为识别标准??越是经历创伤与挣扎的意识,越难被复制。

至于那枚祖传铃铛,赵莺将其交给了国家博物馆,但在移交前悄悄保留了一粒青金碎屑。她将它封入一枚银戒内圈,戴在左手无名指上。

她说:“总得留点东西,证明我真实活过。”

又一年冬至,七塔共振之时,天空再次浮现镜面景象。这一次,没有文字,没有警告,只有一幅缓缓展开的画面:北极冰城门前,那株苔藓已长成一片绿毯,几朵不知名的野花从中绽放。而在石碑裂缝深处,隐约可见一只手刻下的新字迹??

**“听见了。”**

赵莺仰望着天幕,泪水滑落。

她知道,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永远不会结束。或许某一天,她也会变成那段回声的一部分,被未来的听者捕捉、解读、传承。

但她不怕。

因为她相信,只要还有人在痛,在爱,在深夜听见风中有谁在呼唤,这个世界就值得被守护。

多年后,一位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冻土带挖掘出一根晶化树桩,内部录音清晰可辨,是一段女性哼唱的摇篮曲。经声纹比对,确认属于1983年失踪的民俗学者赵秀兰??赵莺的母亲。

令人震惊的是,录音结尾处,多出了一句原本不存在的话,语气温柔却陌生:

“别担心莺儿,我会替你教会她听风。”

消息传到长白山时,赵莺正抱着女儿坐在屋檐下。小女孩手里攥着一只迷你铃铛,咯咯笑着摇个不停。

风起了。

铃声响了。

母亲的声音,似乎也回来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