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后,壁画延伸出三公里,成为横贯大陆的艺术长城。旅人们称其为“不眠之墙”。
而青年本人,则悄然离去,只留下一封信钉在最后一块铁板上:
>“我不再寻找答案。
>我已成为问题本身。”
……
紫微旧墟的风从未停歇。
那位透明身影依旧伫立,但今夜有所不同??他的左手缓缓抬起,指向宇宙深处某一不可见点。与此同时,散布在各星域的蓝焰笔同时震颤,星尘自发汇聚,形成一条贯穿虚空的光路,宛如银河系主动脉般搏动起来。
这是自林昭消失以来,首次出现全域同步异象。
疑海堂的守护者们紧急召开会议,却发现馆藏中最古老的一卷《问录》自行翻开,浮现出一段从未记载的文字:
>“当问题不再被视为威胁,
>当倾听比反驳更常见,
>当一个人敢于说‘我不知道’而不羞愧,
>那便是火种胜利之时。
>但切记??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提醒:
>下一次沉睡,已在路上。”
话音未落,整座图书馆的灯火齐明,无论处于哪个星区的分馆,皆在同一秒点亮。数百万读者同时抬头,感受到一股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注入心田。
他们明白,这不是终结,也不是新的开始。
这是常态化的抵抗,是文明成熟后的自觉:**永远警惕绝对的答案,永远尊重最初的疑问。**
……
许多年后,一艘探险船穿越虫洞,抵达传说中的“起源星域”。船长是一名年轻女子,皮肤下隐约浮现星图纹路,与当年那名坠毁少女如出一辙。她手持一支半融化的蓝焰笔,在日志中写道:
>“我们找寻的从来不是神迹,而是勇气的源头。
>现在我懂了??林昭并未给予我们力量,
>他只是证明:那支笔,本就属于每一个不愿麻木的灵魂。”
她合上日志,望向舷窗外缓缓旋转的紫微旧墟。
那里,风正吹动一面残旗,猎猎作响。
而在废墟深处,一枚新的星尘悄然成型,静静等待下一个弯腰拾起它的人。
问题仍在继续。
火种,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