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大秦镇天司 > 第864章 不动如山(第2页)

第864章 不动如山(第2页)

“这里面的话,没人听过。”她说,“包括我自己。因为它们太重了,重得连风都不敢承载。”

三日后,阿阮启程南下。

随行者仅有三人:苏篱、老医官、以及那位曾在雪山冰窟中见过穆玄冥幻象的乐官。他们扮作游方艺人,推一辆装满乐器的木车,黑瓮藏于琴箱之下。

沿途所见,令人心寒。

曾经灯火通明的“倾听小屋”大多已被拆除,原址上建起了名为“正音亭”的建筑,门前立碑写着:“谨言慎行,以安天下。”墙上张贴告示,宣称“妄议朝政、煽动情绪者,视同谋逆”。

村庄里,人们见面不再问候,只点头示意。孩童被教导不可随意表达感受,学堂新增课程名为《守默律》,背诵条文包括:“怒而不发为忠,怨而不诉为孝,疑而不问为顺。”

更令人不安的是,各地陆续出现一种奇特病症:患者突然失语,眼神呆滞,口中反复呢喃同一句话,无论怎样刺激都无法停止。医者束手无策,民间传言这是“言祸反噬”,是因说了不该说的话而遭天谴。

阿阮知道,这不是天谴。

这是恐惧的具象化。

当一个社会长期压抑表达,那些无法出口的情绪并不会消失,而是沉淀为集体潜意识的毒瘤,最终以扭曲的方式爆发。

她们抵达长安城外时,正值黄昏。

城墙高耸,箭楼林立,巡逻士兵佩刀带甲,目光森然。城门口设有盘查关卡,所有行人须回答三个问题方可入内:

一、“你今日所说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

二、“你是否曾对朝廷政策表示不满?”

三、“你能否保证今后绝不传播未经核实之言论?”

答错任意一条,即被带往“察言司”接受“思想澄净”。

队伍排成长龙,人人神色紧张。有人因回答迟疑被当场扣押;有个老农只因说了一句“粮价太高,吃不起”,便被拖走。

苏篱看得浑身发抖,手指在空中飞快拼字:**这里像牢笼。**

阿阮沉默良久,忽然从怀中取出陶笛,放在唇边。

一声极细、极清的鸣响划破暮色。

那声音几乎微弱到听不见,可就在响起的瞬间,排队的人群中,竟有十余人同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清明。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怔怔望着天空,喃喃道:“我……我想念我娘了。”随即泪流满面。

乐官低声惊叹:“她在唤醒‘共鸣印记’!那些参与过‘万人共语’的人,灵魂深处都留下了频率烙印!”

果然,随着笛音持续,越来越多的人停下脚步,脸上浮现出久违的真实情感。有人开始小声诉说压抑多年的心事,有人相拥而泣,甚至有个年轻兵卒脱下头盔,对着空气大喊:“我不想杀人!我不想打仗!”

骚动迅速扩大。

守卫举枪欲阻,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震退数步??是老医官暗中施展了“静气诀”,一种源自远古医道的音波护盾。

混乱中,四人趁机混入城内。

他们在城西找到一处废弃戏台,曾是百姓自发组织讲述故事的场所,如今杂草丛生,梁柱腐朽。阿阮下令将黑瓮置于台中央,四周挂起铜铃、陶埙、竹哨等发声器物。

“今晚。”她环视同伴,“我们要完成最后一场‘万人共语’。”

子时将至。

月隐云后,万籁俱寂。

阿阮点燃九支蜡烛,围成一圈,将手覆于陶瓮之上。她闭目凝神,轻声说道:“我以第九百零七位守心者之名,请你们开口。”

刹那间,瓮口喷出一道幽蓝光流,宛如活物般升腾而起,在空中凝聚成无数旋转的文字。每一个字都在颤动,仿佛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渴望。

第一句话浮现:

**“我杀了我的兄弟,只为继承爵位。他临死前看着我,说‘哥,我相信你’。”**

全场死寂。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