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纸船男孩的折法。”克莱恩喃喃道。
洛恩抓起斗篷冲出门外。他知道,这次不是邀请,是召唤。
雨停了,天边露出一线青灰。他沿着纸鸟飞行的方向奔跑,穿过废弃车站,越过铁轨荒园,最终来到一片被藤蔓覆盖的旧教堂遗址??正是蜜蜂筑巢的那座。
纸鸟盘旋三圈,落入祭坛中央的一个石盆中,瞬间燃起幽蓝色火焰。
火焰中浮现出一行字,由无数细小音符组成:
>“最后一个声音,必须由你说出。
>不是回应他人,而是回答你自己。”
洛恩缓缓跪下。
他知道这一刻迟早会来。
他掏出最后那支靛色粉笔??象征“星轨”,代表命运的循环与自我认知的回归。他没有在地上写,也没有在墙上画,而是将笔尖抵住自己的胸口,轻轻划下。
皮肤破裂,鲜血渗出,却未觉疼痛。血珠顺着指尖滑落,在石地上汇聚成一句古老祷文:
>“我不是为了成为谁而开口,
>我是为了不让沉默吞噬我而发声。”
火焰骤然暴涨,直冲云霄。
整片废墟开始震动,砖石剥落,露出隐藏其下的巨大浮雕??一幅描绘人类历史的全景图:从第一个婴儿啼哭,到第一句“我爱你”,再到第一声“不”,直至无数人齐声呐喊“我们”。
而在画卷尽头,站着两个人影:一个是年轻的洛恩,手握粉笔;另一个是苍老的灰袍人,面容模糊,却与阿兹克的气息完全一致。
他们彼此凝望,然后同时开口,说出同一句话:
>“语言终将消亡,但表达永存。”
话音落下,浮雕崩塌,化作漫天星尘洒落大地。
当洛恩醒来时,已躺在自家床上,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地板上。那盒彩色粉笔不见了,连同笔记本、风铃、石盆,全都消失无踪。
只有屋檐下的铃铛依旧轻响,偶尔夹杂着一丝极细微的哼唱??像是某个孩子不成调的歌谣。
几天后,新一期《贝克兰德周报》刊登了一则奇闻:“昨夜子时,全市钟表集体停摆七分钟。期间,许多居民声称听见亲人呼唤,尽管他们早已离世。专家称或为集体幻觉,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受影响者事后均表示‘内心前所未有的平静’。”
报纸角落附有一张照片:一群孩子围坐在“沉默花园”的镜子墙前,正用手指在玻璃上涂画。虽然图像模糊,但细心者可辨认出他们写的并非文字,而是一串串类似音符的曲线。
而在镜面倒影中,似乎多出了几个本不该存在的人影??微笑着,无声地鼓掌。
洛恩剪下这张报纸,贴在书店柜台内侧。每当有人进来买书,他总会不经意地问一句:
“你最近有没有听见什么特别的声音?”
大多数人摇头。
但也有人迟疑片刻,低声说:“好像……有人在叫我名字。可回头一看,什么都没有。”
这时,洛恩就会微笑着说:
“那就停下来看看。也许,那是你遗忘太久的那一部分自己,终于找到了回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