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儒道玄途 > 第二百八十九章 久别重逢(第3页)

第二百八十九章 久别重逢(第3页)

“他们以为威胁就能让人闭嘴,可他们忘了??人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至死都没说出心里的话。我要去京城,不是为了说服皇帝,也不是为了对抗权臣。”她顿了顿,声音轻如絮语,却字字清晰,“我是要去告诉那些想说话却不敢说的人:你不是一个人。只要你愿意开口,我就替你走到最高处,把你的声音,放进金殿的风里。”

决定既下,preparations迅速展开。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出行,而是一场“行走的宣言”。沿途每一站,都将举行公开讲谈,邀请百姓提问、诉苦、控诉。路线早已公布:自南荒出发,经幽州、西陵、江淮,直抵京师。

第一站,幽州。

这座曾因古井诵读而闻名的小城,如今已被“遗忘瘟疫”侵蚀。街上行人低头疾行,彼此不语,连孩童嬉戏也都无声进行,如同傀儡戏。官府立碑告示:“妄议朝政者,全家流放。”更有私塾先生宣称:“静默乃最高德行。”

启声抵达当日,并未进城,而是在城外荒地上支起一座草台。她带来一口大鼓,鼓面用的是岭南殉难女子遗留的裙布缝制,漆黑如夜,却隐隐泛红。

她对随行学生说:“今天,我们不讲课,我们听。”

然后,她敲响了第一声鼓。

咚??

声音不大,却穿透十里。

接着是第二声。

第三声。

每敲一下,便停顿片刻。没有人说话,没有宣讲,只有鼓声在天地间回荡,像心跳,像呼唤,像某种沉睡已久的东西正在苏醒。

起初,无人响应。

风卷着沙尘掠过空地,仿佛世界只剩这一面鼓。

直到黄昏,一个老妇人拄着拐杖走来。她站在五丈之外,颤抖着开口:“我儿子……十年前被抓走,说是说了不该说的话。我不知道他去哪儿了,可我一直记得他的名字……他叫赵三槐。”

启声点头,记下。

又过片刻,一名少年低声说:“我家田被县令强占了,爹跪着求了三天,没人理。后来他跳了河。我恨,可我不敢说。”

再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围拢过来。

有人哭诉赋税苛重,有人揭露官吏贪污,有人坦白自己曾为求活命诬陷无辜……

启声一一记录,每记一条,便再敲一记鼓。

鼓声渐密,如雨击瓦,如雷滚云。

最后一人说完时,已是深夜。全场寂静,唯有篝火噼啪作响。

启声起身,面对众人,缓缓说道:“你们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带进京城。若我死在路上,这鼓声也会继续。因为它不属于我,属于你们每一个人。”

翌日清晨,人们发现那面鼓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刻满名字与话语的竹简,插在土地之中,随风轻晃,宛如新生的林。

而启声一行,已踏上北行之路。

途中,风雨不断。

有时是真实的暴雨,有时是人为的阻截。

有刺客夜袭营地,被早有防备的使者击退;有地方官封锁道路,声称“瘟疫流行”,却被百姓自发拆开栅栏放行;更有一次,整支队伍陷入泥沼,靠互相拉扯才得以脱险。

但每一次危机之后,跟随的人却越来越多。

有人送来食物,有人主动加入护卫,有人只是默默走在队伍最后,一句话不说,却始终未离。

进入西陵时,正值秋祭。当地有tradition,死者家属要在坟前焚烧“冥言帖”,写下生前未能出口的遗憾,祈求亡灵谅解。往年这些帖子内容多为“儿不孝”“妻不贤”之类套话,今年却不同。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