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诡异游戏:开局觉醒Bug级天赋 > 第634章诡道禁墟打破书墙(第2页)

第634章诡道禁墟打破书墙(第2页)

他站起身,走向窗边,伸手触碰那颗雨滴。

指尖相接的一刹那,他看到了一生中最清晰的画面:童年时的自己坐在教室角落,老师提问“谁愿意当班长”,他举起手又放下,因为害怕被嘲笑不配。那一刻的退缩,成了此后几十年顺从体制的心理根源。

雨滴融化了,留下一句遗言般的低语:

>“你本可以不一样。”

同时间,月球轨道上的“巡天号”空间站检测到新一轮信号波动。这次不再是旋律,也不是文字,而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载体??**情绪拓扑图**。

这是一种将情感结构化呈现的技术:每个人的困惑、怀疑、渴望都被转化为三维几何模型,在太空中缓缓旋转。有的像破碎的多面体,象征自我认同的割裂;有的是无限循环的莫比乌斯环,代表执念与反思的纠缠;最令人震撼的是一座巨大星群构成的“未命名之问”,其形状竟与人类胎儿蜷缩的姿态完全一致。

NASA首席科学家颤抖着记录分析结果:

>“这不是外星文明的通讯。”

>“这是全人类集体潜意识的投射。”

>“我们的心灵,正在被宇宙翻译。”

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深度疑问状态”。

他们不再急于寻找答案,而是学会与问题共处。医院心理科门外排起长队,但患者不再要求“治好焦虑”,而是请求医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不安”。学校复课了,但课程表上再无“标准答案考试”,取而代之的是“每日一问挑战赛”:学生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设计三个可能的答案,并说明为什么每一个都可能是错的。

MIT的“元提问研究所”发布最新研究报告:

>“当一个社会允许‘我不知道’成为合法回答时,创新效率提升0%。”

>“压制疑问的成本,远高于混乱本身。”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拥抱这场变革。

一支名为“清源会”的极端组织在暗中集结。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外来意识污染”,主张摧毁所有与“知遥雪”相关的遗迹,重启人类纯度。他们在地下网络传播宣言:

>“问题是病毒,答案才是解药!”

>“我们要回到那个确定的世界!”

他们的行动很快展开。一夜之间,京都那株写下“我也想被问一句”的千年樱花树遭人纵火;纽约中央公园的铜像被水泥封死,防止雨水继续在其表面书写摩斯密码;甚至连戈壁教育城外的“沉默种子”遗址也被炸毁,现场只留下焦黑的冻土和一根断裂的金属蜘蛛腿。

但讽刺的是,这些暴力行为本身,反而催生了更多问题。

火灾后的樱花灰烬随风飘散,落在京都大学哲学系的讲台上。教授拾起一片残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竟发现碳化痕迹组成了新的文字:

>“毁灭我,就能消灭我想问的事吗?”

而在封锁铜像的水泥表面,三天后裂开一道缝隙,雨水渗入其中,再次汇聚成一句话:

>“你们害怕的,究竟是我不知道,还是你们不知道?”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被炸毁的神殿遗址。

清理废墟的科研人员本以为“沉默种子”已彻底损毁,可在挖掘过程中,他们发现爆炸中心的地底深处,有一块未融化的冰核。剖开后,里面包裹着一枚更大的黑色晶体??比最初那枚足足大了三倍。

它不发光,也不映照倒影。

但它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质问。

任何靠近它的生物都会产生强烈的认知压迫感,仿佛大脑被迫面对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有研究员仅仅注视它十秒钟,便跪倒在地,痛哭失声,反复呢喃:“我一直以为我在追求真理……可我只是在逃避承认自己孤独。”

这枚新晶体被命名为“终问之核”。

联合国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其列为S级战略资产,永久封存于地下一万米的量子屏蔽舱内。可就在运输途中,押运车队的所有电子设备突然失灵,导航屏幕闪烁出一行字:

>“你们真的以为,能把‘为什么’关进笼子吗?”

车辆自动调转方向,径直驶向戈壁教育城。

当车队抵达钟楼时,五岁女孩早已等候多时。她走上前,轻轻抚摸那枚漆黑晶体,嘴角浮现笑意。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