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欢迎光临能力商店! > 第三百三十七章 博士(第2页)

第三百三十七章 博士(第2页)

陈默,这个名字沉睡多年。他曾是林晚的学生,也是最早参与共感实验的志愿者之一。后来因一次情绪反噬失控,误伤他人,便自我放逐至北极圈内的一座孤岛,音讯全无。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死了。

她立刻联系季云和小胖。三人通过共信网络追溯信号源,最终定位到格陵兰东部一处废弃气象站。那里常年冰雪覆盖,通信中断,唯一的活动痕迹是一年一度自动发送的极光观测数据包??而在最近三年的数据底层,隐藏着数百段加密音频。

解码后的内容令人动容。

每一段录音都是陈默独自一人对着风雪说话。他说自己梦见了实验室的灯光,梦见了林晚拍他肩膀的样子,梦见了一个女孩在雨中奔跑,喊他的名字。他说:“我不是不想回来,是我害怕……我的痛苦会污染别人。”

最后一段录音录制于三个月前:

>“昨晚我看见极光变成了绿色的眼睛,像小时候妈妈看我的样子。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我不是怪物,我只是太久没人抱我了。”

柳姝月当即决定前往。

季云要同行,小胖坚持远程支援。他们租了一架小型破冰船,穿越浮冰区,历时七天抵达那座荒凉的小屋。门没锁,炉火微燃,桌上摆着一碗早已冷却的汤,墙上贴满手绘图表,全是关于“情绪净化周期”与“孤独阈值”的研究笔记。

陈默坐在角落,瘦得几乎脱相,头发灰白交错,双手布满冻疮。他抬头看向柳姝月时,眼中先是惊恐,继而是难以置信的泪水。

“你们……不该来找我。”

“我们不是来救你的。”柳姝月轻声说,“我们是来告诉你??你早就救了很多人。”

她拿出随身携带的共信终端,播放了一段音频:那是某个深夜,一名抑郁症患者在网络上留言:“今晚我差点跳下去。但就在最后一秒,我听到一段陌生男人的声音,在讲他如何在雪地里活下来……他说,‘只要还能恨这个世界,就说明你还爱它’。我哭了,然后拨通了求助热线。”

陈默浑身颤抖。

“那段话……是我随口说的。”

“但它活了下来。”柳姝月说,“就像林晚说过的一样,你说出口的话,也许当下无人听见,但它已在世界的深处,种下回音。”

那一夜,四人围坐在火炉边,聊到天明。陈默讲述了这些年他在极寒中所做的事:他建立了一套“情绪结晶化”模型,试图将极端孤独转化为可储存的心理能量;他还训练海鸟携带微型录音器飞行,把人类的低语播撒在无人踏足的冰原上。

“我想让这片死寂之地,也能听见心跳。”他说。

季云看着窗外漫天极光,忽然笑了:“你知道吗?你的研究,正好补上了‘共在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极端孤立状态下的自我修复机制**。”

小胖激动地打开终端,实时同步数据。短短几小时内,全球数千名处于社会边缘的人主动接入新频道,开始分享自己的“孤岛时刻”。有人住在深山护林站,十年未见外人;有人因罕见病终生卧床;还有流浪太空的宇航员,在返航途中陷入深度抑郁。

他们都听到了陈默的声音。

他们都说了同一句话:“原来我不是第一个这样想的。”

六个月后,第一座“孤岛联络站”在格陵兰建成。它不提供治疗,不进行干预,只有一个简单的功能:接收并转发“孤独者的独白”。这些声音不会被分析,也不会被评判,只会被记录、归档,并在未来的某一天,悄悄出现在另一个同样孤独的人耳边。

联合国为此增设“心灵地理学”专项基金,资助在全球建立三百个此类站点,涵盖沙漠、深海、高山与太空轨道。它们被称为“人类情感基站”,编号为HB-001至HB-300。

而在南方小镇的海边,柳姝月的窗台前,那只写着“对不起”的玻璃瓶静静伫立。某天清晨,她发现瓶底多了一行新刻的小字:

>“我原谅你了。”

>??她从未见过的那个女孩

她不知道这是真是假,也不在乎。重要的是,这句话出现了。

就像林晚当初种下的那颗黑色种子,有些东西一旦开始生长,就再也无法阻止。

又是一个雨夜。

雷声滚滚,闪电划破天际。柳姝月正在整理旧物,忽然听见屋外有节奏的敲击声。她推开门,只见一个小男孩站在屋檐下,手里拿着一块木板,正用石头轻轻敲打。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