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太筮 > 第四百二十四章 黑潮的起源(第1页)

第四百二十四章 黑潮的起源(第1页)

面对众人的疑惑,赵浪依旧是那副斯斯文文的模样:“前面十几代人可能不行??但我们这一代比较特殊??我的转世,应该是在浩劫中,与万千魂灵一起,被天师送入‘星天轮回’。不过……即便我侥幸进入一次轮回,也难保。。。

风过无痕,却在人心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那块刻着“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不想再骗自己”的石板被重新埋回地底,考古队领队临走前最后看了一眼坑穴,忽然觉得胸口一松,仿佛卸下了某种从未察觉的重负。他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填土,将一切归还于尘。

此后数十年,世间渐趋平静。所谓修真、觉醒、契约、虚神,皆成旧话本里的传说,孩童听来如同狐仙鬼怪,一笑而过。可笑的是,越是无人提起,那些早已消散的力量,反而以更隐秘的方式渗透进日常??农夫耕田时哼的小调,竟暗合远古破契音律;妇人织布的手势,无意间复现了失传的“断誓结”;就连市井茶馆里说书人拍案惊堂的一瞬,其节奏也与当年阻止献祭的钟声完全一致。

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为何。他们只是活着,自然地活着,像草木生发,像江河奔流。

直到一个雨夜,南方小镇上,一名盲眼老妪在油灯下缝补衣裳。她年逾百岁,双目失明已六十载,却仍坚持亲手为孙儿做鞋。针线穿过粗布的声音清脆而规律,嗒、嗒、嗒,如心跳,如滴水,如某种沉睡已久的节拍正被轻轻唤醒。

突然,她的手停住了。

线头卡在布眼中,拔不出来。她皱眉,用指甲轻轻拨弄,却不料指尖触到一丝异样??那不是线,也不是布,而是一种……温度。微弱却真实,像是从布纹深处渗出的呼吸。

她怔住。

下一刻,无数画面涌入脑海:一座青铜巨殿,九根锁链垂落,中央悬着一颗漆黑石珠;一群身披黑袍的人跪伏在地,口中诵念着她听不懂的语言;然后是一个少年,背影单薄,回头望来,眼神清明如雪。

“邓善建……”她喃喃出这个名字,连自己都吓了一跳。她从未听说过此人,可这三个字却像藏在骨血里,此刻终于破壳而出。

她扔下针线,颤抖着摸索到床头一只旧木匣,打开后取出一块焦黑的碎瓷片。那是她幼时在祖屋墙角挖出的,一直当作护身符随身携带。如今,瓷片表面竟浮现出淡淡金纹,组成两个古篆:

**“拒承。”**

雨声骤大,屋顶漏下一滴水,恰好落在瓷片之上。水珠滚过金纹,瞬间蒸发,化作一缕青烟,在空中凝成三个字:

**“你醒了。”**

老妪猛地抬头,虽看不见,却仿佛直视某个遥远的存在。她嘴唇微动,终是低声道:“我从来就没睡着。”

这一夜,不只是她。

东海渔村,一名刚分娩的产妇在昏睡中突然坐起,抓起剪刀在床沿刻下一行符号,随即倒头又睡。次日醒来全然不记得,但村里最年长的渔夫看到那符号时脸色剧变??那是三千年前“逆誓盟”用来标记安全港的暗记。

西北荒原,某座废弃驿站内,守夜人听见地底传来敲击声。起初以为是鼠患,掘开三尺黄土后,发现一截断裂的铁链,每节链环内壁都刻着名字。他数了数,共三百二十七个,最后一个赫然是他自己的姓氏。

中州旧城,一位教蒙童识字的老先生讲到“信”字时,突然哽咽难言。他望着窗外梧桐树影,喃喃道:“我们曾用这个字签过多少卖身契……”学生不解,他也不再解释,只提笔在纸上重重写下另一个字:“不信。”墨迹未干,纸页自燃,灰烬飘向天空,竟久久不落,宛如星辰。

这些事零星发生,互不相连,却在同一时刻悄然共振。

而在极北苦寒之地,一座终年被冰雪覆盖的孤峰之巅,有一座几乎被遗忘的庙宇。庙极小,仅容一人盘膝,四面无门,屋顶塌陷,神像倾颓。传说这里曾供奉“无名者”,但早因香火断绝而荒废。

这一夜,风雪突止。

月光穿透云层,照在庙门前一块半埋的石墩上。积雪缓缓融化,露出底下压着的一卷竹简。竹简未朽,封绳完好,上面贴着一张泛黄符纸,写着四个朱砂小字:

**“勿启,待时。”**

不知过了多久,一只布满冻疮的手伸了过来。

那人穿着破旧僧袍,须发皆白,面容枯槁,看年纪至少七十有余。他跪坐在雪中,盯着竹简良久,终于伸手取下符纸。符纸离身刹那,整座山峰轻震了一下,仿佛沉眠的巨兽眨了眨眼。

他缓缓展开竹简,目光扫过第一行字,身体猛然一颤。

“原来……是我。”他低声说,声音沙哑得像砂纸磨过铁锈。

竹简上的文字并非记录过去,而是正在书写现在??

>“当第一百零八位‘守忆人’死去,

>竹简自现,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