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我好多了……”李峥轻轻推开了江青华的手,扶着椅托起身,不去看林逾静,只一步一挨走到桌前,观察起林逾静的卷面,口中嘟囔道,“你又是什么时候学的高数?”
这是李峥最后的挣扎了。
我虚竹小和尚,偷练华山剑法就罢了。
你天山童姥。
何时会用剑了?
“没学啊~~~吱吱~~”林逾静依旧讥笑着记录李峥的点点滴滴,“都是高中数学~~”
李峥猛瞪过去:“这不可能……”
“可能。”陶菲菲亮出林逾静的卷面,“感受一下林逾静的思维吧。”
李峥将信将疑地低头望去。
最先生出的感受只有一个——简洁。
每道题,都做到了最为简洁的程度。
配合着她淡雅的笔迹,在美感上就已经碾压全部选手了。
再看思路。
全他娘的是投机取巧!
能不走正路就不走正路。
拿第六大题来说,那是一道电学与力学的混合题,讲的是一个吊在空中的正方形导线圈,在旁边的竖直导线通电后,产生转动的过程。
题面本就很复杂了,问题更变态。
需要你给出任意时刻t,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e,以及外力矩m。
因为牵扯到了大量的几何知识,即便是掌握基础高数的李峥,也在这道题上砸了足足一个半小时。
大概过程是这样的——
根据电流i算出导线框受到的两个力f1f2。(10分钟)
→根据欧姆定律联立出一个巨大方程(5分钟)
→做几何题,计算合力矩。(30分钟——∞)
→将合力矩套回巨大方程求解(并没有算出来)
即便经历了这么多苦难,李峥也只拿到了一半的分。
反观林逾静。
因为xx和xx,要使xx保持xx,xx必须等于xx。(1分钟)
→通过xx=xx,联立出一个神奇的方程。(3分钟)
→求解(10分钟)
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
虽然这些物理题的复杂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但恍惚之间,李峥又好似回到了几个月前的那次兵乓球淘汰赛。
【淘汰63人,一场一人,63场。】
当时,林逾静绕过了分步计算,绕过了除法。
这次,她绕过了几何和高数。
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