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刚想艺考你说我跑了半辈子龙套? > 第492章 春档再加一部(第2页)

第492章 春档再加一部(第2页)

当最后一个学生坐下,林默拿出一张照片??那是二十年前艺考考场外的合影,一群年轻人穿着正装,脸上写满期待。他在人群中圈出一个瘦弱的少年,正是当年的自己。

“你们知道吗?我那次落榜后,整整一年不敢碰任何跟表演有关的东西。我去片场扛器材,白天搬箱子,晚上剪素材。有一次拍暴雨戏,我负责守着备用摄像机,整夜泡在水里。天亮时导演走过来说:‘小子,你眼睛红得像血,但镜头稳得惊人。’我说:‘因为我一直在看,没敢眨眼。’”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低沉下来:“后来我才懂,那些年我不是在逃避表演,我是在重新学习怎么‘看见’。看见痛苦是怎么爬上一个人的脸的,看见希望是如何在一瞥之间熄灭又燃起的。所以今天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个:先成为观察者,再成为讲述者。”

课程进行到第五周,主题是“身体的记忆”。林默带学生去康复中心观摩“记忆剧场”的排练。小舟一眼认出了她的父亲??老人坐在轮椅上,目光空茫地看着前方舞台。她站在不远处,轻轻唤了一声“爸”。

老人没有反应。

但她走上前,开始模仿小时候常做的动作:歪头、眨眼、伸出小拇指勾他的手指。这是他们之间的暗号,意思是“我们和好了”。几秒钟后,老人的手指微微动了动,迟缓地抬起来,颤巍巍地勾住了她的。

那一瞬,整个排练厅安静了。

林默悄悄按下摄像机的录制键。他知道,这一刻不属于戏剧,却胜过千百场彩排。

当晚,他在教案上写下新的感悟:

>真正的非虚构表演,不是复刻现实,而是唤醒沉睡的情感联结。它不要求“像”,而要求“是”。当你不再是“扮演”某个角色,而是“成为”那个时刻的自己,表演就消失了,只剩下真实。

一个月后,《记忆剧场》受邀赴京参加全国老年心理健康艺术节。演出当天,剧场座无虚席。开场前,主办方临时通知林默,央视《人文中国》栏目组要在直播中插入一段专访。

采访安排在后台化妆间。主持人问:“林老师,您觉得这场演出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林默看着镜子里正在戴假发的张桂兰,缓缓道:“很多人以为我们在帮老人找回记忆。其实不是。我们是在帮他们找回尊严。当一个人被疾病夺走了名字、身份、过去,他还能不能在一个舞台上,被称呼为‘父亲’‘丈夫’‘老师’?我们的答案是:能。只要还有人愿意听,他就没有真正消失。”

直播镜头扫过观众席,许多人已泪流满面。

演出开始。第三章《谢幕》进行到一半,意外发生了??扮演“老周”的护工突然哽咽,再也说不出台词。他站在台上,双手紧握,肩膀剧烈起伏。台下有人惊呼,工作人员准备上台搀扶。

林默却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他走到台侧,拿起话筒,声音温和:“请大家给一点时间。他不是演砸了,他是太投入了。允许崩溃,是我们剧场的第一条规则。”

片刻沉默后,掌声如潮水般涌来。那位护工深吸一口气,终于开口:“对不起……我只是……太想让张阿姨知道,老周一直都在等她回家吃饭。”

全场起立。

那一晚,节目组收到了上百封观众来信。其中一封来自云南山区的小学教师,写道:“我班上有十几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看完你们的演出,我决定带孩子们拍一部属于他们的短片,名字就叫《等爸妈回家的三百二十七个夜晚》。”

林默回信:“请一定告诉我成片时间。我想去看。”

秋天来临之际,《非虚构表演》首期学员迎来结业汇报。每位学生需完成一部五分钟的真实题材短片。小舟的作品名为《指纹》??她让父亲每天按一次手印在纸上,连续三十天。起初,老人只是机械地配合;第十天,他突然盯着自己的指纹看了很久,喃喃道:“这个……好像是小舟小时候画画用的那种印泥……”第十五天,他主动拿起笔,在指纹旁写下歪斜的两个字:女儿。

影片结尾,是一双手轻轻覆盖在另一双布满褶皱的手上,背景音是小女孩清脆的声音:“爸爸,我们拉钩吧!”

放映结束,全场寂静良久,随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林默走上台,抱住小舟,一句话也说不出。

评审团代表是一位资深纪录片导演,他说:“这是我看过最不像‘作业’的作品。它没有技巧,只有爱。而这,恰恰是最难教的部分。”

结业典礼结束后,林默独自回到母亲的老屋。院子里的梧桐树叶子开始泛黄,风吹过时,沙沙作响。他在树下挖了个小坑,把这些年积攒的笔记本、胶片标签、评分表、观众留言条一一埋了进去。最后,他放下了那枚曾被他藏在抽屉深处的艺考证??上面赫然写着“不合格”。

“妈,”他轻声说,“我终于不怕承认那段过去了。它不是耻辱,是我的起点。”

回到家,他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是《底片人生:一个龙套匠人的自述》。第一章开头写道:

>“他们说我跑了二十年龙套。是的,我没错。我跑过雨夜的片场,扛过百斤的设备,睡过地下室的地板,也曾在导演喊‘卡’后偷偷抹泪。但我不后悔。因为每一个镜头背后,都有一个真实活着的人。而我,有幸成为了那个蹲下身子、平视他们眼睛的人。”

写到这里,天已微亮。他合上电脑,走到窗前。东方晨曦初露,远处城市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会有质疑,会有疲惫,会有无数次想要放弃的瞬间。

但他也知道,只要还有人在等待被看见,就会有人愿意举起那盏灯,照亮一条通往真实的路。

就像母亲当年那样。

就像陈屿最终选择相信的那样。

就像此刻,他心中那团从未熄灭的火,正静静燃烧。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