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综武:我家娘子是状元 > 第570章 李兆廷 熟悉的小单间熟悉的狱友(第2页)

第570章 李兆廷 熟悉的小单间熟悉的狱友(第2页)

但他笑了。

因为他听见,从遥远的华山脚下,传来孩童齐声朗诵《论语》的声音;从玄穹大陆的山谷间,响起学子们合唱《岳阳楼记》的嘹亮歌声;从江南水乡、西域边陲、东海孤岛……无数个角落,都有人在读书,在写字,在谈论是非善恶。

文气如网,横贯诸天。

就在这时,云端之上,那头白额猛虎再度出现。背上素衣女子手持玉笔,轻轻一挥,七道金线自天而降,精准落入七处封印核心。刹那间,所有黑影哀嚎退散,裂缝缓缓闭合。

小砚仰望苍穹,喃喃道:“小姐……您终于找到了连接诸天文脉的方法。”

林清婉站在昆仑最高处,感受着来自十界的文气回响。她的身体依旧虚弱,经脉难以复原,但她的心却前所未有的强大。她知道,这场战争不会终结于一次胜利,也不会止步于十座文庙。真正的较量,是在人心深处,在每一个选择善良还是冷漠的瞬间。

她写下一封书信,送往各个分坛:

**“不必等圣贤降世,你我皆可执笔。

不必寻桃源净土,此处即是人间。

只要还有一个人愿意读书明理,文脉就不会断绝;

只要还有一盏灯为求知而亮,归墟便永无复活之日。”**

十年光阴,转瞬即逝。

天下太平,非因兵戈止息,而是因为每个村庄都有了学堂,每个城镇都设有文谕亭,每个孩子都能免费领取一本《启蒙读本》。科举不再只为选官,更为普及知识;书院不限出身,乞丐、女子、残疾者皆可入学。

林昭完成了《归墟考》全篇,共一百二十卷,详述天机阁千年阴谋、归墟本质、以及如何识别并抵御“心隙侵蚀”。此书被列入太学必修,每年春祭之时,学子们齐诵序言:“**警惕温柔的绝望,提防甜蜜的谎言,勿使理想沦为暴政的借口。**”

小砚虽未能痊愈,却培养出三千墨徒,打造出“文道巡天舟”,可在诸天之间穿梭,运送书籍、教师与机关设备。他还发明了“文音碑”,将经典诵读录于晶石之中,插入碑体即可自动播放,使得偏远之地也能听见圣贤之言。

至于阿蛮……人们说他在最后一刻将自己的狻猊真魂献祭给了文庙地基,从此每逢风雨交加之夜,庙宇四周便会浮现一头巨兽虚影,怒目巡视,驱逐邪祟。每年清明,总有猎户在深山见到一只通体雪白的狻猊幼崽,额头朱纹如焰,远远望着昆仑方向,低吼三声后消失不见。

林清婉渐渐老去。青丝染霜,步履蹒跚,唯有眼神依旧清澈坚定。她不再频繁出行,而是专心整理历代文献,编纂一部空前巨著??《万界文典》,收录诸天文明中的优秀思想与文学成果,旨在证明:无论种族、语言、修行体系如何不同,人类对正义、真理、美的追求始终相通。

某年春日,她独自登上文庙顶层露台,望着满园花开,轻声问道:“哥,你说……我们做到了吗?”

身后轮椅吱呀作响,林昭微笑道:“你说呢?十年前谁能想到,连仙界都会派人来申请设立文庙分校?连佛门都说‘文即是禅,字即是法’?”

她笑了,眼角泛泪。

就在此时,天空忽现异象。九朵金莲自虚空中绽放,缓缓降落,围绕文庙旋转不息。每朵莲心都浮现出一行文字,竟是九个不同世界的最高统治者联名签署的《文道共盟约》:

**“凡签约之界,承诺永不发动文化灭绝之战,保障言论自由与教育权利,定期交换学者与典籍,并共同防御归墟余孽侵袭。”**

林清婉久久伫立,终于缓缓跪下,对着天地深深一拜。

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权力,而是为了那些曾经默默无闻、却始终坚持读书的普通人;为了那些在战火中仍护住课本的孩子;为了那些明知无力改变大局,却依然写下一句公道话的书生。

她知道,这才是文脉真正的根基。

暮年将至,她写下遗嘱:

**“我死后,不必立碑,不必塑像。若有人问林清婉何许人也,只需答:一个爱读书的女人。

若后人欲纪念我,请多建一座学堂,多教一个孩子识字。

如此,足矣。”**

她去世那日,万里晴空突降细雨,却不湿衣襟,落地化作无数微小文字,飘散四方。当晚,全国孩童梦中皆见一素衣女子执笔而行,走过山川河流,所过之处,草木生花,书声琅琅。

十年后,林长风已成为当朝宰相。他推行“全民识字令”,在全国设立十万所义务蒙学馆。某日批阅奏章时,他偶然翻开一本民间呈报的《新童谣集》,其中一首稚嫩笔迹写道:

**“从前有个姐姐,名字叫清婉,

她拿玉笔打仗,打败了黑暗。

她说人人能读书,才是好江山,

所以我每天上学,不敢偷懒。”**

林长风怔住良久,抬首望向窗外。

春风拂面,桃花纷飞。

远处学堂里,传来清脆的诵读声: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