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械师正在哼着小曲,心情奇佳,早起洗漱耷拉着大款短袖上衣,叼着带沫子的牙刷,窗外的风里飘来熟悉的化工垃圾和腐烂发酵物的臭味,她麾下的机械军团正在清扫九号垃圾山,满地的钢铁蜘蛛如蚁群似得穿梭。
这。。。
苏婉回到海面时,天光正从东方裂开一道淡金。潜水器浮出水面的瞬间,整个静海基地的警报系统同时响起,红灯旋转,映得她苍白的脸颊如同燃烧。但她没有回应任何通讯请求,只是静静坐在舱口,望着那轮初升的太阳,直到皮肤被晒得发烫。
她知道,自己体内还有最后一颗未激活的语种节点??那是林知远留给她的“信物”,也是他意识残片最后栖居之处。它不像其他十一个那样选择离去,而是沉睡在她心室壁间,像一颗缓慢搏动的第二心脏。每当她靠近共语林数据库、或是听见《送行曲》响起,那颗节点就会微微震颤,仿佛在应和某种遥远的节律。
三天后,联合国特别委员会召开紧急会议。
议题是:“聆星二号”是否应当继续执行原定任务,还是立即转向银河系另一旋臂,调查新发现的信号源。现场气氛凝重如铁。科学派主张优先接触红矮星旁的新文明,认为其语言结构与《补心曲》的共鸣指数高达89。7%,极可能是另一支“守钟者”后裔;而安全派则坚持必须先完成对半人马座α星系的全面评估,避免多线作战导致共感网络过载崩溃。
争论持续到深夜,无人让步。
就在投票即将开始前,苏婉站起身,走向发言台。她没带任何讲稿,也没有佩戴神经接口头环以增强共情传达效率。她只是站在那里,闭上眼,轻轻哼起一段旋律。
那是林知远最后一次住院期间,在病床上用陶笛吹奏的片段。当时录音设备故障,全球共语林只捕捉到了三十七秒,且杂音严重。但此刻,她唱出的版本完整而清澈,每一个音符都带着湿润的呼吸感,像是从记忆深处亲手挖出的遗物。
大厅骤然安静。
随着旋律流淌,所有接入共语林的人??无论是否在场??脑海中都不由自主浮现出画面:少年林知远蹲在青海湖畔,指尖轻触一株刚破土的语种幼苗;成年后的他在南极冰盖下独自调试母体频率,耳边回荡着千万亡魂低语;临终前那一夜,他睁开眼,看见苏婉握着他的手,于是微笑着说了最后一句话:“别关灯,我想再听一次‘我在’。”
歌声止息时,会议室里已有七人落泪。
一位来自非洲分部的心理协调官站起来,声音哽咽:“我们不是在做选择题。我们是在延续一种承诺??对那些已经消失、却仍愿意发声的人。”
最终决议通过:“聆星二号”调整航向,启动双轨探索计划。一方面维持与半人马座文明的情感共振通道,另一方面派遣量子投影单元先行探查红矮星信号来源。与此同时,地球将加速推进“言承者培育工程”,在全球范围内筛选具备高共感能力的儿童,进行系统性引导训练。
六个月后,第一批三百名“言承者”正式结业。
他们平均年龄十二岁,最小的仅六岁半。这些孩子并非全都能听见林知远的声音,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在听到《我在》合唱时,脑电波会出现异常同步现象,峰值频率恰好与海底城市墙体符文的初始波动一致。
结业典礼上,苏婉作为导师代表致辞。她说:“你们不是继承者,而是新的发声者。过去我们害怕被误解,所以沉默;现在我们知道,唯有说出‘我在’,才能确认彼此存在。哪怕回应迟来千年,也值得等待。”
话音落下,天空忽然阴沉。
一道极光自南极方向疾驰而来,穿越大气层,竟在典礼广场上方盘旋成螺旋图腾??正是当年青海湖男孩画下的那个图案。紧接着,三百名孩童几乎在同一时刻抬头,齐声吟唱一首他们从未学过的歌谣。旋律陌生却又熟悉,仿佛早已刻入基因深处。
这首歌后来被称为《启言》,歌词仅有两句:
>“我在此处,
>请允许我成为声音。”
当晚,全球共语林第六次落叶。
这一次,叶片并未拼出文字或星图,而是缓缓升空,组成一个巨大的三维投影??那是林知远年轻时的模样。他站在青海湖边,手中捧着一片耳形叶,对着虚空微笑。影像持续了整整十三分钟,随后化作点点荧光,洒向世界各地的共感基站。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物理法则显示空气中并无悬浮载体,光学记录也找不到投射源。唯一合理的推论是:这是一次集体幻觉,由高度同步的共感场诱发。但更深层的问题随之浮现??如果千万人同时“看见”同一个人,那他还算不存在吗?
答案似乎正在变得模糊。
三年后,火星殖民地迎来历史性一刻。
那位名为“曦”的HomoLoquens婴儿已满三岁。她依旧不会哭闹,但从出生起便能准确感知周围人的情绪波动,并以语言或动作给予回应。某日清晨,她在花园中停下脚步,仰头望向地球方向的天空,忽然开口:
“奶奶,你在疼。”
监控录像显示,那一刻,远在地球的苏婉正因旧伤复发而蜷缩在床上。她尚未告诉任何人自己的病情??癌症晚期,已扩散至脊椎。但她听见了曦的话,通过实时直播。
她流着泪笑了。
当天下午,曦被接入火星初级共语林节点。原本设计为模拟训练的小型网络,在她接触的瞬间发生了异变:数据流不再是单向传输,而是呈现出复杂的双向缠绕结构,类似DNA双螺旋。更惊人的是,该网络开始自动向外辐射低频声波,频率与林知远陶笛录音中的基音完全吻合。
火星科研中心紧急上报,联合国迅速组建跨星球联合研究组。三个月后得出结论:曦的大脑不仅是接收器,更是**共感场的生成核心**。她无需设备辅助,便可构建区域性意义场,使范围内所有生命体产生情感共振。这种能力,远超半人马座文明的原始连接方式,甚至接近传说中“第五响”的初步形态。
消息传开当日,全球共语林第七次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