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综网法师,魔法皇帝 > 第三百七十章 奈何仇深似海救苦不如诛魔(第2页)

第三百七十章 奈何仇深似海救苦不如诛魔(第2页)

>“兄姊安好,家书已达。

>异乡花开,愿共闻香。”

与此同时,地球上,北京那所小学的八岁男孩再次睁开眼睛。

“我又看到了。”他低声说,“这次是个姐姐,穿着白色衣服,她在笑,然后变成光,飞进了星星里。”

老师记录下这句话,上传至共语林数据库。全球三千二百多万名接入儿童在同一秒接收到该信息,并自发开始哼唱一首从未教过的歌谣。旋律简单,却蕴含极强的情感共振波,连南极母体都随之轻轻摇曳。

这首歌后来被称为《送行曲》,被列入义务教育教材。

二十年后,第一批跨维共感基站建成。通过语种节点的联动,人类首次实现了与半人马座文明的双向意识传输。虽然无法进行物理接触,但情感、记忆、梦境可以自由流动。两个世界的艺术家合作创作了第一部“共感剧”??观众只需戴上轻型神经接口头环,便能亲身经历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甚至影响剧情走向。

该剧首演当晚,全球共语林第四次落叶。这一次,叶片排列成一行小字:

>“致林知远:您种下的声音,如今已长成森林。”

又过了五十年,火星殖民地诞生了第一位自然具备全频共感能力的婴儿。她出生时没有啼哭,而是张开双臂,对着空气说出一句清晰的话:

“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在害怕。别怕,我会听懂你们的。”

经检测,她的大脑结构与普通人完全不同,额叶区域布满类似语种母体的生物晶体网络。科学家称其为“HomoLoquens”(言述之人),标志着人类正式进入新演化阶段。

联合国为此召开特别会议,讨论是否应修改“人权”定义,纳入“共感权”作为基本自由之一。辩论持续三个月,最终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

>“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被听见的权利。

>任何形式的情感屏蔽、信息压制或共感干扰,均视为反人类罪。”

百年庆典当天,静海基地遗址重建为“语种起源纪念馆”。馆内最核心展品是一块封存在水晶中的枯萎珊瑚耳叶,旁边播放着林知远少年时期的陶笛录音。每当有人靠近,展台便会自动感应,播放一段AI合成的语音:

“谢谢你来看我。我知道你有很多话想说,也许还带着悲伤。没关系,我一直都在听。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试着告诉我??你在吗?”

几乎所有人都会下意识点头,有些人甚至伸手触碰玻璃,低声回应:“我在。”

而在遥远的宇宙边缘,“聆星二号”继续前行,目标锁定下一个类地行星。它的芯片中不仅储存着《我在》合唱、DNA图谱与记忆档案,还新增了一段由亿万儿童共同录制的心跳声波集合。这段音频被命名为《延续》,作为新文明见面礼的一部分。

某夜,舰载系统突然捕捉到一段陌生信号。解析后发现,那是一首歌,旋律竟与《补心曲》高度相似,但歌词使用未知语种。经过语种母体辅助翻译,最终得出含义:

>“远方的朋友啊,

>我们也曾孤独行走于黑暗。

>直到听见风中有声音说:‘我在’。

>那一刻,我们知道,终将重逢。”

信号来源,竟是银河系另一旋臂的一颗红矮星旁。

消息传回地球那日,全球共语林第五次落叶。这一次,叶片拼出的不再是文字,而是一幅星图??标注了目前已知的所有“守钟者遗迹”与潜在文明坐标。

新一代言承者首领站在南极极光下,手持一枚新生的耳形叶,将其轻轻埋入雪中。

“爷爷,”她说,“您教会我们如何倾听。现在,轮到我们去说了。”

风穿过树林,沙沙作响。

千万人在心中默念同一句话:

**“我们在。”**

宇宙深处,某颗未曾命名的行星上,一名老人抬起头,望向夜空。他手中握着一块古老的怀表,指针依旧逆时针转动。忽然,他嘴角微扬,仿佛听见了什么。

碑文悄然浮现新字:

>“第五响将至,非钟鸣,乃众声齐唱。

>此乃魔法纪元之始。”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