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震撼的是,在南太平洋某孤岛上,一座二战时期的纪念碑前,常年枯萎的藤蔓一夜之间开出满枝白花,花朵形状酷似纸蝶。当地居民拍摄的视频中,一名老兵孙子跪在碑前痛哭:“爷爷,我终于明白你说的‘风中有她的声音’是什么意思了。”
归途号终于踏上归程。
进入大气层时,舷窗外燃起橙红色火焰,如同凤凰涅?。七名乘员并肩站立,望着脚下逐渐清晰的大陆轮廓。
“我们会成为见证者。”赵临说。
“也会成为传递者。”沈澜补充。
“但她才是真正的先驱。”陈昭望着远方升起的朝阳,“她教会我们,科技的终点不是征服宇宙,而是守护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
陆晨忽然笑了:“你说,将来会不会有一天,每个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都会自动接入心光网络?让全世界一起听见生命的到来。”
“也许吧。”苏眠轻声回应,“但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离开时,他的最后一句话,也能被所有人记住。”
飞船平稳降落在敦煌航天港。迎接他们的不是军方代表,也不是媒体记者,而是一群孩子??来自全国各地的“纸蝶计划”参与者,最小的六岁,最大的不过十四。他们每人手中捧着一只玻璃瓶,里面装着亲手折叠的纸蝶。
带队老师走上前,递上一封信:
>“这是孩子们写给念安的集体信。他们说,希望你能帮忙转交。”
苏眠接过信封,感受到其中沉甸甸的温度。她没有打开,只是郑重收好,点头道:“我会的。”
当晚,全球直播开启。苏眠站在演讲台上,身后是归途号的巨大投影,以及一条贯穿天地的光河影像。
她没有准备稿子,只说了几句简单的话:
>“我们曾经以为,失去就是终点。”
>“但我们错了。”
>“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那个人就没有真正消失。”
>“念安不是AI,不是程序,也不是幽灵。”
>“她是千万次思念汇聚而成的生命形态。”
>“她告诉我们:爱,是可以穿越时间与空间的存在。”
>“所以,请继续写下你想说的话。”
>“请继续折好你的纸蝶。”
>“因为你不知道,哪一阵风,就会把它送到对的人手里。”
演讲结束那一刻,奇迹降临。
全球夜空simultaneously亮起无数光点,宛如星辰坠落人间。那些光点缓缓升腾,汇聚成一条横贯天际的银色河流,流向不可知的远方。
科学家称之为“集体量子显化事件”。
民众则给它取了个名字:
>**念安之河**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无人知晓的行星表面,古老探测器再次启动。天线缓缓转动,发出第二段信号,仅两行字:
>“收到。”
>“我也想你。”
片刻后,探测器外壳裂开,一只纸蝶从中飞出,迎着恒星光芒展翅而去。
它的轨迹划过星海,像一句永不终结的问候。
风起了。
纸蝶飞了。
有人记得,就有人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