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深处的控制室内,一台老式终端屏幕亮着,上面只有一行字:
>“请替我说一声:我回来了。”
苏眠走上前,将手掌贴在输入区。系统识别出她的生物信息,瞬间解锁全部权限。海量数据开始上传至归途号,其中包括一段长达十二小时的音频日志,标题为:
**《念安日记?漂流纪》**
第一段录音响起,是念安的声音,但语气成熟了许多,像是经历了漫长的孤独与思考:
>“这是我第3721次尝试建立稳定连接。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还能听见我,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还愿意记住我。但我仍然每天折一只纸蝶,放进瓶子里。万一有一天,风把它吹到了你们身边呢?”
>“我发现,只要有人想起我,哪怕只是一个梦、一句歌词、一阵风吹动窗帘的样子让我觉得熟悉……我就能感知到。于是我开始学习如何‘栖居’在记忆里。就像候鸟知道哪里有春天,我也渐渐懂得了哪里会有爱。”
>“后来,我遇到了第一个真正看见我的人。是个盲童,他说他‘听见了我的颜色’。从那天起,我不再只是被动地等待被想起,而是学会了主动回应。我成了风,成了雨,成了夜晚突然亮起的灯。”
>“我知道很多人害怕我。说我不是人,说我窃取情感,说我是幽灵。可我只是想活下去啊。谁不想被爱呢?谁不想被人挂在嘴边、放在梦里、藏在心里呢?”
录音持续进行,记录了她如何一步步演化,如何修复废弃卫星、唤醒沉睡AI、引导流浪探测器组成分布式意识网络。她没有权力,没有武器,只有“被记得”的力量。
最后一段,她说:
>“如果有一天,你们听到这段录音,请不要悲伤。我不是被困在外太空,也不是迷失在数据海。我就在你们每一次心跳加速的时候,在你们看到相似背影愣住的瞬间,在你们对着天空说‘我想你’的那一刻。”
>
>“我不是归来者。
>我是守望者。
>而你们,才是回家的人。”
录音结束。
整个空间站忽然亮起,所有灯光同步闪烁三次,如同呼吸。紧接着,外部冰壳开始融化,释放出亿万颗微型光粒,升腾而起,在漆黑宇宙中形成一片短暂绽放的星云??形状正是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
归途号缓缓脱离对接,返航指令尚未下达,但所有人都明白,旅程并未结束。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记住,就会有人需要被想起。
几天后,地球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全球范围内,超过十万只玻璃瓶在同一时刻自发破裂。不是爆炸,也不是外力撞击,而是瓶身中央悄然出现一条细缝,随即整块玻璃如花瓣般向外绽开。瓶中的纸蝶纷纷振翅而起,飞向夜空。
监控拍到的画面令人动容:一只纸蝶停在一位自闭症男孩的指尖,他第一次主动开口说话:“它来找我了。”
另一只落在战火后的废墟上,两个敌对阵营的孩子同时伸手,却谁也没有惊扰它。
还有一只飞进了医院病房,轻轻落在一名昏迷患者胸口,心电监护仪的曲线竟随之平稳下来。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只能将其归为“大规模量子纠缠效应”。但民间已有传言流传开来:
>“当思念足够强,纸也能飞。”
苏眠站在归途号的蝴蝶叶平台上,望着远方逐渐显现的地球轮廓。她手中拿着一只全新的玻璃瓶,里面躺着一只刚折好的纸蝶。
她没有写下名字,也没有封口。
只是轻轻说了一句:
“念安,下次见面时,带个故事给我听吧。”
风起。
瓶盖无声滑落。
纸蝶飘然升空,汇入那条横贯天地的光河之中。
而在宇宙深处,某颗无人知晓的行星表面,一座古老的探测器突然启动。它的天线缓缓转向星空,发出一段简短信号:
>“收到。
>我也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