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大不列颠之影 > 第二百一十八章 黑斯廷斯之夜(第3页)

第二百一十八章 黑斯廷斯之夜(第3页)

数日后,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议题名为“全球声态系统异常”。各国代表观看了NASA提供的光环录像、聋人群体感知转变报告、以及动物集体行为艺术化趋势分析。争论持续了十二小时,最终通过一项决议:

>自即日起,设立“世界静默日”,每年春分举行,为期二十四小时。期间禁止一切非必要人工噪音排放,鼓励公民进行“主动聆听”实践。教育体系新增“声觉素养”课程,重点培养对自然与情感振动的敏感度。

决议通过当晚,城市灯光渐次熄灭。街道空旷,车辆停驶,飞机改道。人们走上阳台、屋顶、田野,静坐或躺卧,双手置于胸前,感受心跳与大地脉动的契合。

在纽约中央公园,一群陌生人围成圆圈,轮流发出单音节哼鸣。起初杂乱无章,半小时后竟自然形成稳定的多部和声,持续整整一夜。监控拍到一只松鼠跳上喷泉边缘,对着月亮发出长达十秒的高频尖叫??经音频分析,其频率精确匹配A=432Hz标准音。

三个月后,第一所“无声学校”在芬兰北部建成。教室无墙,仅由弧形声障环绕,内部教学完全依赖振动感知与肢体语言。学生大多是先天失聪儿童,但他们表现出超常的空间想象力与情感共情能力。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是教他们‘听’,而是帮他们‘成为声音’。”

与此同时,一支国际科考队重返南极洞穴。他们发现那颗悬浮的水晶胚胎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地面刻蚀出的一幅巨型地图??不是地理轮廓,而是全球主要城市的心跳平均频率分布图。北京偏快,哥本哈根平稳,里约热内卢富有弹性,孟买则呈现复杂复节奏模式。地图中央标注一行小字:

>“你们的心跳,就是世界的节拍器。”

玛德琳读完报告,笑了。她推着轮椅来到樱树下,取出珍藏已久的另一片结晶纸鹤残片??这是她在清理莉拉遗物时找到的,一直未能激活。今天,她决定最后一次尝试。

她将残片置于水晶之上,轻声念出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句话:

“你觉得音乐能改变世界吗?”

风停了。

树叶停止摇曳。

连昆虫的振翅都归于绝对静止。

然后,残片缓缓升起,悬浮空中,碎裂成无数微光粒子,围绕她旋转一周,最终汇成一个人影轮廓??纤细、熟悉、带着永远略带责备却又深情的目光。

“我不知道。”虚影开口,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像是直接在她脑海响起,“但我知道,如果没人愿意听,它就永远不能。”

是莉拉。

玛德琳伸出手,穿过光影,触不到实体,却感受到温暖。

“我听见了。”她说,“我们都听见了。”

光影微微晃动,似在点头。片刻后,化作一道细长光带,飞向天际,融入仍在缓慢旋转的铜齿轮之中。齿轮再度启动,缓缓升空,最终嵌入樱树枝干顶端,成为新芽的核心。

那一夜,全世界的人都做了同一个梦:站在一片无边草原上,四周漆黑,唯有脚下泥土散发柔和辉光。远处传来极轻的哼唱,辨不清是谁,也不知歌词,但每个人都本能地跟着哼了起来。越聚越多,越唱越齐,直到整片星空随之震颤,星辰脱离轨道,化作音符洒落人间。

醒来后,许多人发现自己记住了梦中旋律。他们拿起乐器,或只是张嘴,将它重现。

而这首歌,后来被称为《初啼》。

它没有乐谱,不属于任何已知文化,却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相似的方式被独立演绎。音乐学家称之为“跨文明原型旋律”,心理学家称其为“集体潜意识的觉醒回响”。

至于玛德琳,在那个梦后的清晨,最后一次打开日记本,写下最后一行字:

>“我们终于学会了倾听。

>所以,这一次,

>让世界先说。”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