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切麦郎麵坊的掌柜,唤作张小田,是个颇有意思的人物。
“据说他本是倭人,並无姓氏,这张姓,还是他自己加的。此人自从做起了方便麵的生意,便展现出非凡的手段。他先是独闢蹊径,与燕王府的大唐鲜生联手,购入大批海味乾货用於调配佐料,使得方便麵的滋味远胜別家。”
“紧接著,这张小田魄力十足,倾尽家財在作坊城置办了一处大作坊,又以此为抵押,从大唐皇家钱庄贷来一笔巨款。”
“出人意料的是,他竟將这笔巨款悉数掷於《大唐日报》、《长安晚报》和《曲江日报》等几家报社,为他的麵坊造势。不过数日功夫,整个长安城的读报之人,无人不知“切麦郎方便麵”的名號。”
“不止於此,他还与燕王府的煤藕铺子达成协议,准许对方先取货售卖,事后再行结帐,极大地便利了城中百姓的购买。除此以外,这张小田更是在东西两市开设了专营的铺面,就如我们眼前这家。”
“在铺子里,不仅能成箱购面,店家还备有滚水,可供食客即时冲泡。”
“若是客人愿意,店家还能当场添些新鲜配菜,二次调味,让一碗寻常的方便麵变得活色生香。靠著这些法子,一个倭人开的作坊,竟在极短的时间內便在长安城扎下了根。”
“这个张小田,倒也算个人物。”
张阿难的一番话,李世民在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其一,此人必与燕王府干系匪浅,否则一个异邦人想在长安赤手空拳闯出这番天地,绝无可能。”
“其二,此人行事果决,眼光独到,懂得借势。无论是与海產屋、报社还是煤藕铺子的往来,都是在有意加深自己与燕王府的牵连,以此作为自己的靠山。”
“其三,这等改良求新之举,正合了李想先前所言的“创新”之道。”
“如今的大唐,確实给了这些有想法的人施展拳脚的余地。方便麵本是为图省事、速食果腹之物,可一旦温饱不成问题,滋味的好坏便成了关键。”
“这切麦郎方便麵在调味上精益求精,与其他麵坊的差距一下就显现出来,也难怪能將翼国公府那康师傅方便麵的名气都压了下去。”
“正是。属下见这切麦郎方便麵声势日盛,其东家又曾是倭人身份,这才特意派人去查了个底细。”
“来,都坐下尝尝,看这面是否真如传闻中那般美味。”
主僕二人对谈间,店里的伙计已手脚麻利地將两碗加工好的海鲜方便麵送了上来。
铺中万事俱备,只需开水一衝,添上配料即可,这上菜的速度,比寻常饭馆快了不知多少。
张阿难奔波了半日,早已腹中飢饿,加上今日自己扮演的是富商管家的角色,便不再拘泥,稍作迟疑后就在李世民旁边的桌子坐下,捧起大碗,大口吃了起来。
人一旦腹中空空,再寻常的食物也成了佳肴。
这碗方便麵,恰好印证了此理,即便是在大唐也不例外。
西市长街之上人潮涌动,摩肩接踵,那家名为切麦郎方便麵的铺子前更是食客盈门。
李世民一行人用饭极快,从落座到离去,不过一盏茶的功夫。
一碗泡麵下肚,虽未完全填饱,但他对接下来要逛的地方兴致盎然,倒也不急於一时果腹。
“郎君,这家店的主人是位波斯商人。”
“郎君,那家铺子贩售的是天竺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