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灵道纪 > 第四百九十一章 抉择(第1页)

第四百九十一章 抉择(第1页)

众将领从四方赶来,大厅内特别安静。

唐云峰于上座愁眉不展,见众人哑口无言心中不悦,“这帮人平时热血沸腾,听到打仗异常兴奋,今天却如此安静,莫不是怕了魔族不成?”盯向胡俊说道:“胡将军,给他们拿出来吧!”

山雨欲来时,总有一片云先裂。

那日清晨,鸣州城外的麦田泛起金浪,农人弯腰割穗,镰刀划过茎秆发出沙沙轻响,如同低语传递着大地的秘密。忽然间,风止了,麦穗凝滞在半空,仿佛被无形之手按住。紧接着,一道音波自地底深处升起,不似雷鸣,却更像千万根琴弦同时绷断??清脆、尖锐、带着撕裂感的震颤贯穿百里。

麦田中央,一名老农跪倒在地,双手捂耳,指缝间渗出血丝。他嘴唇哆嗦,想要呼喊,却发不出声音。不只是他,方圆十里内所有生灵皆陷入同样的困境:鸟儿从枝头坠落,犬吠戛然而止,连溪水流动都似乎慢了一拍。

这是“静脉反噬”??当覆盖全国的情绪网络崩塌后,残留的控制频率并未彻底消散,而是沉入地脉,潜伏于山川河流之间,伺机回扑。它们不再是整齐划一的催眠旋律,反而扭曲成狂躁的杂音风暴,在某些节点突然爆发,吞噬一切真实之声。

消息传至回音墟,盲女执杖而起:“它醒了。”

旅人的身体虽已化作山脉刻痕,但他留下的共鸣印记仍在世间流转。每当有心音响起,那青光便会微弱闪动,如呼吸般回应。而此刻,万声宫留音碑残片在地下三尺自行震动,碑文最后一行字悄然浮现新句:

>“静极生噪,伪安必溃;

>唯真乱者,可承灵道。”

阿芜站在碑前,红痕在眼中燃烧。她知道,这场战争从未结束,只是换了一种形态继续。曾经是明面上的禁令与封杀,如今则是潜藏于日常中的听觉瘟疫??让人听不见自己,也听不见他人。

她抬手抚过光琴,十指轻拨,一缕细若游丝的音线射向天际。虹桥再度显现,但这一次,并非通往某座具体山峰,而是分裂成七十二道支流,洒向九州各地。每一道桥影落下之处,便有一名“闻声者”睁开双眼。

他们本是普通人:卖豆腐的老汉、采茶的少女、修钟表的独眼匠人、街头拉二胡的流浪汉……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曾在某个深夜,听见了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低语。有的是在梦中听到亡妻哼唱未完成的小调,有的是在暴雨夜里察觉屋檐滴水竟组成一首失传古诗的节奏。这些声音无法用常理解释,却深深烙进灵魂。

而现在,他们被唤醒了。

第一站,落在北境边陲小镇“哑河镇”。此地十年无雨,井水干涸,镇民以泪代饮??因悲痛过度者,泪水咸涩可煮盐;欢喜者,则泪如清泉。传说此地曾有一口“哭泉”,能映照人心最深之声,却被朝廷下令填埋,上建“肃言塔”,每日正午敲钟三次,镇压情绪波动。

一名穿灰布衫的少年立于塔下,手中握着半截断裂的竹笛。他是本地教书先生的儿子,自幼失语,但从不用笔写字,只靠敲击桌面、踩踏地板、甚至咳嗽打喷嚏来表达意思。全镇人都说他疯了,唯有盲女来访那日,他曾用指甲刮擦石砖,奏出一段短短五音,竟让一头垂死的老牛抬起头,流泪哞叫三声后安然闭目。

此刻,虹桥降临时,他仰面朝天,张开嘴??没有声音发出,但他全身骨骼却开始共振,像是体内藏着一面看不见的鼓。

肃言塔顶,铜钟忽然自行摇晃。

第二站,江南水乡“镜泊村”。这里的湖面百年不皱,倒影清晰得能看见前世模样。村民世代遵守“不得对影说话”的祖训,否则影子会脱离身体,变成“默魂”,游荡于月下,永世不得超生。但实际上,那是五百年前一场大规模声音实验的后遗症??当年官府在此测试“镜音锁”,将叛乱者的呐喊封入湖底水晶阵,结果失败,导致整个村落的时间感知错乱,活人如鬼,鬼亦似人。

一位梳双髻的小girl蹲在岸边,手里捏着一只泥哨。她是村里唯一不信邪的孩子,每晚都对着水面喊话:“你是谁?你怕什么?”今晚,她又来了。

风起了。

湖面终于泛起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来,不是因为风,而是从底部传来节拍??咚、咚、咚,像心跳,又像战鼓。

泥哨放进嘴里,她用力一吹。

“吱??”

那声音难听得令人牙酸,可就在这一瞬,湖底浮现出无数黑影,齐齐抬头,mouths大张,却没有声音,只有唇形在重复同一句话:

**“我们曾大声疾呼,却被说成噪音。”**

第三站,西域荒漠“回音窟”。此处原为古代乐僧修行之地,洞壁刻满经文与乐谱,风吹过便会自动奏响梵呗。后遭战火焚毁,幸存僧侣以血为墨,在岩心写下最后一篇《破妄音经》,宣称“若天下再陷无声之劫,自有赤足童子踏歌而来”。

如今,一名赤脚男孩正缓步走入最深处的密室。他浑身脏污,头发打结,怀里抱着一块烧焦的木板,上面依稀可见几个炭笔字:“妈妈,我想你唱歌给我听。”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