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世子稳重点 >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分权告病(第2页)

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分权告病(第2页)

>**《基础质疑十二课》**

>第一课:识别预设陷阱(“你为什么不爱国?”)

>第二课:拆解权威话术(“专家都说……”)

>第三课:追溯信息源头(谁受益?谁沉默?)

>……

>第十二课:面对恐惧仍能开口

课程一经传播,二十四小时内覆盖全球两亿终端。非洲难民营的孩子用太阳能平板学习;北极科考站将其译成因纽特语;甚至有囚犯在狱中组织“夜间问学会”,导致监狱管理系统多次宕机。

与此同时,那位黑衣男人出现在西安地下基地。他站在巨大投影屏前,注视着全球“质疑指数”的飙升曲线,嘴角依旧带着那抹难以捉摸的笑意。

“你们打开了门,却忘了门后还有深渊。”他按下按钮,启动“守寂协议”。

瞬间,世界各地出现异常现象:一些真诚发问者突然陷入失语症;部分“语义显影”文字扭曲成混乱符号;更有甚者,提问后反而坚信原有观念更加正确??典型的“逆火效应”被技术放大百倍。

研究人员惊恐发现,一种新型神经干扰波正通过5G+卫星网络交叉传播,其频率恰好与人类大脑α波共振,能诱发“虚假确信感”。命名代号:“**信念锚定**”。

沈知意很快察觉异样。她在云南连线一位乡村教师,对方原本勇敢揭露教材篡改问题,如今却坚称:“我没说过那些话,一定是别人冒充我。”

“他们在逆转觉醒。”她声音发紧,“用我们的武器反击我们。”

少年闭目良久,忽然睁开:“还有一条路??直连梦渊本源。”

“你是说……敦煌?”

“不只是敦煌。”他指向地图,“十三处静默基站,其实是古代‘问脉节点’的现代改造版。它们连接着地壳深处的能量网络,也是当年苏明漪布下的‘问题地脉’。只要激活全部节点,就能形成全球性共振场,清除所有认知污染。”

沈知意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昆仑山口、楼兰遗址、泰山极顶、鄱阳湖底、喜马拉雅冰川洞穴……每一处都曾发生过集体性思想突破事件。

“但这意味着要深入敌人腹地。”她说,“每一步都可能是陷阱。”

“可如果我们不走,世界将重回沉默。”少年平静道,“而且,我相信那些正在提问的人,也会走向我们。”

七日后,第一支“寻脉队”出发。由前MIT教授带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抵达编号#03的基站旧址。他们携带便携式语义增幅仪,试图重启地下枢纽。然而刚接触核心装置,警报骤响??整个设施早已被改装成诱捕系统。数十台自律型问答机器人涌出,外形似人,双眼漆黑,口中不断重复:“你的问题已被驳回。请服从标准答案。”

激战中,教授临终前将数据芯片吞下,最终由信鸽带回信息:**“基站已变异,原逻辑失效。唯有真问可破伪理。”**

消息传回北京,沈知意彻夜未眠。次日清晨,她做出决定:亲自带队,前往最危险的#01号节点??位于秦岭深处的古观象台遗址,传说中李砚之亲手封印的最后一座“始问之井”。

临行前,她在日记本写下:

>“从前我以为,只要足够多的人提问,光明就会降临。

>现在我明白,黑暗也会进化,它不再禁止光,而是制造假光。

>所以我们必须变得更清醒??不仅问世界,更要问自己:

>我为何而问?我又是否也被蒙蔽?”

车队驶入秦岭隧道那天,天空再次裂开一道缝隙。云层中那只巨眼短暂浮现,随即消散。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故宫,那座透明问钟悄然发生变化。钟壁上开始浮现出新的文字,不再是单纯的疑问,而是追问之后的思辨:

>“若自由带来混乱,我们是否仍要自由?”

>“当所有人都怀疑时,信任是否还有意义?”

>“我们能否既批判体制,又承担责任?”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却让钟体愈发晶莹剔透。

风仍在吹,带着湿润泥土的气息,穿过千山万水,拂过每一个尚未闭嘴的灵魂。

某个小镇中学的课堂上,一名女生举起手:

“老师,如果有一天没人愿意听问题了,我们还要继续问吗?”

老师沉默片刻,走上讲台,写下一行字:

**“只要还有一个耳朵愿意倾听,声音就不算消失。”**

窗外,雨停了。

东方天际,晨光初现。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