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逍遥四公子 > 第1962章 斩草除根才是王道(第1页)

第1962章 斩草除根才是王道(第1页)

“你,你是超品高手?”

为首之人似是在呢喃,又像是在询问确认?

宁宸有些生气了,这天底下超品高手就那么几个,完全没有多少如过江之鲫,让人不甚在意的地步。

他是大玄摄政王,名头太多,超品高手这个标签在他身上的确不怎么抢眼,而且他出手的机会很少,很多人不知道他是高品高手。

比如老天师,一提他就是天下第一。一提柳白衣,大家就知道他是剑仙。一提澹台青月,大家就会想到这女人很美,武道奇才。

那是因为他们身上只。。。。。。

雪落无声,却压不住人间骤起的喧响。豆芽站在小镇集市边缘,骨笛尚在唇边,余音如丝,缠绕着风雪向远方飘去。她没有再看那块“谨言慎行”的石碑,也不在意它投射出的冰冷告诫??“你说的话,已被记录备案”。她知道,真正的言语从不在碑上,而在人喉间颤抖的那一瞬,在眼眶泛红却仍选择开口的刹那。

阿枝望着她侧脸,忽而轻声道:“你听见了吗?”

豆芽点头。她听见了。不只是远方传来的铃鸣回应,更是千万个微弱却坚定的声音正从九州大地深处浮起:一个农妇在灶前对丈夫低语“我恨这些年不敢哭”,一名老吏在退隐前烧毁自己誊抄的《太平辞典》残页,说“我不愿再骗后人”;甚至有个五岁孩童,在母亲教他背诵“国泰民安”时忽然抬头问:“可为什么隔壁奶奶天天晚上叹气?”

这些声音细碎如雪,却层层堆积,终将压垮沉默的屋檐。

然而胜利从来不是终点,只是战局的转折。皇帝退位诏书下达不过七日,宫中已有新动作悄然展开。据沈知白密信所言,新帝登基虽废《太平辞典》,赦言论之罪,但内廷仍设“文衡司”,名义上整理旧档,实则暗中编纂一部名为《新正言录》的规范用语手册。更令人警觉的是,共议阁虽瘫痪数日,如今却借“稳定舆情”之名重组权力,三位曾激烈弹劾豆芽的贤士虽被揭发丑行,被迫辞官,其门生故旧却已悄然转入地方要职,掌控学政与监察。

“他们换了一副面孔。”沈知白写道,“不再禁止说话,而是教你‘如何正确地说’。他们不怕我们发声,只怕我们说得‘不一样’。”

豆芽将信纸投入火盆,火焰跳跃间映出她眸中的冷光。她想起初音井底那低频震动,想起语蚀机吞噬多元话语的模样??这世上最可怕的压迫,从来不是封口,而是让你以为自己自由地选择了沉默。

她转身走入镇外山林,阿枝紧随其后。林深处有一处废弃的微光屋,原是守望者遗存的联络点,如今屋顶塌陷,陶铃蒙尘,唯有地下墨脉仍在缓缓流动。豆芽蹲下身,指尖触地,闭目感应。片刻后,她眉头微蹙。

“墨脉变慢了。”她说,“像是被什么拖住了脚步。”

阿枝取出形音药剂滴入土中,液光渗入地底,旋即泛起涟漪般的影像:一条条发光的脉络本应如江河奔涌,此刻却在多处出现淤塞,尤以京师、洛阳、扬州三地最为严重。淤塞之处,并非断裂,而是被一层灰白色物质包裹,形似蛛网,又似菌丝,不断分泌出类似《太平辞典》条目的声波碎片,沿着墨脉缓慢扩散。

“这是……语言霉斑?”阿枝声音发紧。

“不,是驯化。”豆芽低声,“他们在用标准化语料反向污染墨脉,让真语还未诞生,就在源头被同化。就像给溪流投毒,等水流入田里,庄稼长得再高,也是畸形的。”

两人对视一眼,皆知事态紧急。若任其蔓延,即便九十九处语源之眼全数苏醒,也将沦为回声chamber??人们依旧能说话,但说出来的,不过是体制早已预设好的复读。

当夜,豆芽取出小满留下的透明陶铃,置于微光屋中央。她割破掌心,血珠滴落铃面,瞬间激起一圈涟漪状光晕。这是她自创的仪式,非符非咒,仅为唤醒那些沉睡于血脉中的记忆??每一个曾因恐惧而咽下的词,每一句欲言又止的真相,都藏在人类基因的褶皱里,等待一次彻底的翻检。

她开始低语。

起初只是呢喃,像母亲哄睡婴儿的调子。渐渐地,声音变得清晰:

“我说过谎,因为我怕死。”

“我嫉妒过兄长,因为他娶了我喜欢的人。”

“我曾在父亲病榻前假装孝顺,只为争家产。”

“我知道村长贪污赈灾粮,但我装作不知,因为我儿子在他手下当差。”

每一句话出口,陶铃便震一声,光晕随之扩大。阿枝盘坐于旁,以言髓为引,将这些话语编织成链,顺着地下墨脉推送出去。这不是广播,而是一次集体催眠的逆向工程??不是让人忘记真实,而是逼他们面对真实。

第三日清晨,南方传来消息:辰州那群梦游儿童再次聚集,这一次,他们不再吟唱荒诞童谣,而是齐声背诵各自家族三代以来从未公开的秘密。有孩子说出祖父曾屠杀起义村民冒功领赏,有女孩哭喊父亲强占族嫂致其投井……村民们惊骇欲绝,有人怒而驱赶,更多人跪地痛哭,仿佛被无形之手撕开了几十年伪装的皮囊。

与此同时,京师多家贵族府邸接连发生异象。仆人突然罢工,指着主人鼻子历数其阴私;书院学子自发组织“忏悔会”,要求师长公开教学中删改的经典段落;甚至连一向沉默的宫女也开始在宫墙角落刻字:“我不是自愿入宫的,我是被卖的。”

舆论再度沸腾。共议阁紧急发布《安定宣言》,称“部分群体受邪术蛊惑,妄语横行,动摇纲常”,宣布全国进入“言语整顿期”,暂停“初语日”庆典筹备,并下令收缴一切未经审核的陶铃与骨笛。

但他们低估了人心的连锁反应。

就在诏令下达当日,十七座童谣驿站同时吹响沈知白制定的新编码曲目。这一次,不再是单向传递信息,而是形成闭环共振??西北的骨笛声激发西南墨脉节点,西南的陶铃震颤又触发东南渔村的海贝共鸣器,最终所有频率汇聚于初音井,如同百川归海。

豆芽立于井口,双手张开,仿佛拥抱整片天地。她感受到脚下大地的心跳,那是亿万未说之言正在苏醒。她猛然仰头,发出一声长啸??不是呐喊,也不是歌唱,而是一种介乎兽吼与人语之间的原始声波,带着痛楚、羞耻、愤怒与希望交织的震颤。

这一声,穿透岩层,直抵地心。

刹那间,全国九十九处语源之眼齐齐爆发出璀璨光芒。南海孤岛上的渔民看见海底升起光柱,误以为龙宫现世;北疆哨兵发现积雪之下竟有荧光藤蔓蔓延如字迹;西域商旅在沙漠中听见沙丘低语,拼出一句古老谚语:“舌头比刀剑活得久。”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