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第一天骄 > 第六百七十六章 我让你走了吗(第2页)

第六百七十六章 我让你走了吗(第2页)

话音落下,忆春树猛然震动,一片金叶脱离枝头,缓缓飞至他面前。叶面浮现一行字:

【下一个节点,在海底。】

他怔住。

海底?

自风起第十八年起,全球海域陆续出现“沉语区”??深海沟壑中升起柱状蓝光,形如倒悬之塔,科学家称之为“记忆灯塔”。起初无人敢近,因靠近者常陷入幻觉,梦见从未经历过的过往人生。后来才发现,那是远古溺亡者的集体意识残留,他们在等待一句迟到的“我听见你了”。

难道……光桥的影响已渗透至地球最幽暗的角落?

林知夏当即启程南下。三周后,他登上“深聆号”科考船,驶向马里亚纳海沟。随行的还有两名神经学家、一名灵能研究员,以及一位年逾百岁的老渔民??他曾于五十年前在风暴中失去全家,却坚持每年驾小舟至此,对着大海说一遍“饭做好了,回来吃”。

当船只定位至灯塔坐标时,海面突起异象:方圆十里内海水静止如镜,不见波澜,唯有一道螺旋光柱自深渊直冲云霄,与天际银叶带遥相呼应。潜水舱载着林知夏缓缓下沉,压力计显示已达一万一千米,可舱体毫无损伤,仿佛被某种力量温柔托举。

抵达海床那一刻,他透过舷窗看见了终生难忘之景:

一座由珊瑚与骸骨共同构筑的城市静静卧于黑暗之中。建筑无门无窗,墙体上布满刻痕,皆为人类不同语言写就的同一句话:“不怕,我在。”

城市中心,一根高达千米的记忆灯塔巍然耸立,塔身铭刻着自文明诞生以来所有已知死亡者的名字,光芒从底部缓缓上升,每照亮一个名字,便有一缕微光逸出,顺着洋流漂向四方。

而在灯塔顶端,悬浮着一枚巨大的水晶球,内部封存着一支双频陶笛的虚影??与他手中这支,一模一样。

“这是……源头?”神经学家通过通讯器颤抖发声。

林知夏摇头:“不,是回应。”

他打开舱门,任海水涌入。按理应瞬间毙命,可水流触身之际,竟化作温润气膜将他包裹。他步行于海床,每一步都激起涟漪般的光晕,仿佛大地在欢迎游子归来。

接近灯塔时,水晶球忽然碎裂,陶笛虚影飘出,环绕他三周,最终落入掌心。

那一刻,他听见了。

不是声音,是记忆本身在诉说。

他看见十万年前,第一位母亲抱着夭折婴儿,在洞穴壁画上画下拥抱的图案;

看见中世纪战场上,濒死骑士对敌方伤兵说“愿你安息”;

看见太空时代,宇航员在氧气耗尽前录下最后一句“告诉地球,我很高兴来过”……

这些都是未曾被记录的“微小伟大”,却被情感的力量永久镌刻于世界底层逻辑之中。

陶笛突然自鸣,无需吹奏,自有旋律流淌。

那曲子,正是少年时代他与钟子未能写完的结尾。

与此同时,全球所有共鸣区同步震动。银叶翻转,金光暴涨,数十万人在同一瞬间梦到了同一座海底城。有人痛哭失声,有人跪地祈祷,更多人本能地开口,说出藏匿心底多年的话语。

南极量子阵列捕捉到一段新信号,内容为:

【阿野说:你找到了真正的回声。】

林知夏伫立灯塔之下,仰望那束贯穿生死的光柱,喃喃道:“原来我们一直弄错了。不是我们在呼唤你们,而是你们一直在呼唤我们醒来。”

返回陆地后,他拒绝接受采访,也不再出席任何会议。人们只见他在各地奔走,指导建立“共生共鸣站”??不再是单向倾诉装置,而是允许生者与特定频率的逝者进行有限对话的桥梁。条件极为严苛:必须双方均有强烈执念,且情感纯粹无私。成功率不足百分之一,但每一次成功,都会诞生新的奇迹。

例如东京一位自闭症少年,通过共鸣站与二战时期阵亡的祖父建立联系,后者教会他用军用电码表达情绪,少年首次开口说话便是摩斯密码翻译出的“我想你”;

又如非洲干旱村落,村民集体向百年前死于饥荒的祖先祈雨,三天后,一场罕见季风降临,气象学家称其为“不可能气象事件”。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种变化。

“情感净化联盟”在暗中崛起,主张清除所有超自然共鸣现象,认为这是对自然秩序的亵渎。他们炸毁多座忆春树林,毒杀情络液样本,甚至刺杀几位知名共鸣学者。林知夏成为头号目标,三次遭遇伏击,均因银叶预警而幸免。

最后一次,刺客临死前嘶吼:“你们让死者不死,那活着的人该怎么办?!”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