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立项(第2页)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立项(第2页)

“更奇怪的是,”甘兰进压低声音,“当地县令带人去收殓,发现所有骨头都轻如枯枝,一碰即碎,可拼起来看,竟全是跪姿。而且……他们的头颅全都朝向东南??正是汴京方向。”

柳莺儿浑身一颤。

“他们在等审判。”她说,“哪怕死了三十年,他们还在等一句公道。”

甘兰进点头:“如今百姓已自发守在废墟外,日夜焚香。有人说夜里听见读书声,背的是《大学》第一章;有人说看见一群孩子手拉手走过田野,边走边唱‘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官府不敢镇压,怕激起民变。”

崔元朗猛然起身:“这不是鬼魂作祟,是人心未死。只要还有一个记得,他们就不会真正消失。”

“可朝廷会怎么回应?”柳莺儿问。

“赵煦派了钦差,带着《罪己实录》去祭奠。”甘兰进苦笑,“可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那钦差大人下车第一句话就是:‘此事切勿宣扬,以免动摇国本。’”

三人一时无言。

良久,柳莺儿缓缓坐下,将那半页试卷轻轻覆在陶罐之上??罐中还存着林知远故居挖出的三百七十一张纸条灰烬。她闭目低语:“我们以为打开井就够了,其实……井从来就没关上过。它一直在地下流淌,等着有人俯身倾听。”

此时,南方某座深山之中。

耶律琚盘坐于悬崖之畔,面前是一口天然石井,深不见底。他手中握着一枚铜铃,铃舌早已断裂,却仍在他掌心微微震颤,仿佛感应着大地深处的脉搏。

白鹰栖于肩头,羽毛微动,竟有细小文字从中飘落,如雪片般坠入井中。每一片都是一段被遗忘的诗文:苏舜钦被删的奏疏、王禹?未完成的谏书、甚至还有五代时一名宫女偷偷记下的暴政清单。

他睁开眼,轻声道:“第十四井。”

风止,鸟鸣绝。

他站起身,将铜铃投入井中。没有声响,没有波澜,铃沉下去的瞬间,井口泛起一圈幽蓝的光晕,像是某种古老契约被重新唤醒。

“不是十三口。”他喃喃,“从来都是十四口。最后一口,不在地下,而在人心。”

他转身离去,白鹰展翅随行。身后,石井边缘渐渐浮现出八个字,与宫殿梦中如出一辙:

>**是非有公理,功业无定评。**

数日后,江南某书院。

一名年轻学子正在誊抄《罪己实录》,忽然笔下一顿。他抬头看向窗外,见一群孩童正在院中玩耍,其中一人举起一根树枝,在泥地上用力写下两个大字:“真话”。

旁边的孩子笑他:“傻子,说真话要被打的!”

那孩子倔强地摇头:“先生说了,从前的人怕说话,所以国家坏了。我们现在不说,以后的人也会怕。”

学子怔住。他忽然想起自己幼时也曾因直言被师长掌嘴,从此学会低头。可此刻,胸口竟涌起一股久违的热流。

他放下笔,走到院中,蹲下身,对那孩子微笑:“你说得对。来,我教你写第三个字??‘勇’。”

与此同时,北方边境。

一名戍边老兵坐在篝火旁,手中摩挲着一块残破的军牌。牌上姓名已被磨平,只依稀可见“丙午”二字。他忽然开口,对身旁新兵说道:“三十年前,我也像你这么年轻。那时上面发下‘奋勇散’,说是吃了力大无穷,不怕苦寒。我们都抢着吃……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同营的兄弟越来越少,而药罐底下总浮着些碎骨。”

新兵听得毛骨悚然:“真的?那后来呢?”

“后来?”老兵苦笑,“后来我装聋作哑,活到了今天。可昨夜我做了个梦,梦见那些兄弟站在我床前,每人手里端着一碗药,说:‘轮到你喝了。’”

他站起身,将军牌投入火中。“我不配戴它了。但我告诉你这些,是因为……我不想再当帮凶。”

火光映照下,军牌燃烧的瞬间,竟浮现出一行金文:

>“记之者生,忘之者亡。”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