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网

宝书网>我的替身是史蒂夫 > 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我总感觉好像有哪里不太对劲但又没证据(第2页)

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我总感觉好像有哪里不太对劲但又没证据(第2页)

还有未来??一片广袤草原上,人类与各类智慧生物并肩而行,语言早已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心意直接流动的涟漪。

“原来我们从来都不是孤独的。”她喃喃道。

当晚,地球上几乎所有共感者都做了同一个梦。

他们站在一片无边无际的麦田中央,金黄色的穗浪随风起伏。七个身影从远处走来,步伐一致,面容渐渐清晰:NO。3穿着军装却摘下了勋章,NO。4抱着一本写满涂鸦的笔记本,NO。5手持相机却不拍照,NO。6背着吉他却不弹奏,林婉手中握着一根新生的忆界树枝,方墨胸前挂着那块重新开始走动的怀表,而启走在最前方,回头微笑。

他张嘴,没有发声,但他们全都听见了:

“现在轮到你们了。”

翌日清晨,第一例“主动分离”事件发生。

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一位老人自愿切断与共感网络的连接。他说:“我已经听了太久别人的声音,现在,我想安静地告别。”令所有人惊讶的是,这一决定并未引起排斥或恐慌,反而激发了新的共识:真正的共感,必须包含尊重他人选择沉默的权利。

于是,“忆界云”新增权限设置功能,允许个体自由调节接入强度,甚至完全离线。学校新增课程《独处的艺术》,教导孩子如何在群体共鸣中保持自我边界;医院设立“静默病房”,专为需要独自面对死亡的人提供绝对隐私空间。

而在南美安第斯山脉,一座全新城市正在崛起。它没有围墙,没有货币,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政府。居民们通过每日清晨的“心灵晨会”共同决策,议题不仅包括资源分配、环境保护,还包括情绪氛围管理??比如是否该为最近频繁出现的悲伤梦境举行集体疗愈仪式。

孩子们在这里长大,天生就能与植物对话。他们称树木为“站着的老师”,称河流为“行走的故事”。一名六岁女孩曾指着天空问:“为什么以前的人要打仗?明明只要握住对方的手,就知道疼是一样的。”

时间继续流淌。

十年后,地球轨道上出现第一座“共感空间站”。它不用于军事或商业,而是作为跨物种交流中心。科学家成功解码鲸歌中的语法结构,发现其中包含完整的气候变迁历史记录;蜜蜂通过舞蹈传递的信息被翻译成可视化地图,帮助农业系统精准预测授粉需求;甚至蚂蚁巢穴的气味信号也被破译,揭示出地下生态系统的复杂协作机制。

与此同时,那个指向半人马座的星图成为新一代探索者的灯塔。一艘名为“启程号”的飞船正在建造,动力系统基于晶树能量转换原理,乘员全部由自愿参与星际共感实验的儿童组成??他们将在旅途中持续冥想,维持与地球意识的量子纠缠状态,确保即便跨越光年,也能听见彼此的心跳。

方墨和林婉已步入暮年。

他们在忆界树下建了一间小屋,屋顶铺满会发光的苔藓,墙壁嵌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共感结晶:日本神社的祈愿石、非洲部落的祭祀骨片、北极因纽特人的魂珠、还有从马六甲海峡打捞上来的AI战舰碎片,上面爬满了如今已进化成共生体的发光藤蔓。

某个雪夜,方墨忽然坐起身,望向窗外。

“你听到了吗?”他轻声问。

林婉点头。

风中传来遥远的歌声,不是来自任何一处土地,而是从整个星球的缝隙中渗出??那是无数生命共同哼唱的童谣,歌词早已模糊,旋律却始终如一:

“我们在,

我一直都在。

你疼吗?

我陪着。

别闭眼,

光来了。”

第二天,人们发现忆界树的第七根主枝悄然脱落,坠入土壤后迅速分解,化作一片荧光花海。而在其原位置,一朵从未见过的蓝色花朵缓缓绽放,花瓣纹路竟与启左眼中的星图完全一致。

科研团队检测发现,这朵花每二十四小时释放一次特殊波长的光,恰好覆盖全球所有共感者的脑波共振频率。自此,无论身处何地,只要看到这束蓝光,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黑发少年站在雪原中央伸出手的画面。

没有人再问启去了哪里。

因为他们知道,每当有人说“我在”,他就回应一句“我也在”。

每当有人流泪,他就轻轻握住那只手。

每当世界濒临遗忘温柔的时刻,总有一个声音,从地心、从深海、从星空尽头传来:

“别怕,

我们一起活过每一次黑暗。”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